今天,听了彪悍一只猫的线上分享——《普通人快速崛起的十个狠招》,他分享的十个狠招其实囊括了他做自媒体创业以来的整个历程,也可以说是他一路走来的十个关键词,具体为有粮(钱)、读书、采访、写作、口才(演讲)、时间、感谢、共赢、社群、耐心。
其中第一大狠招:有粮,就是他开始阶段的创业资本,而读书采访写作口才则是他创业的方式,而后面的时间感谢共赢社群耐心就是他创业的理念和心得,今天我花了大把时间将猫叔的语音几乎全部扒成了文字,想要一股脑全都分享出来,但无奈文字太多,又想加上自己的心得,索性就一招一招分享啦,今天先说说读书。
《普通人快速崛起的十大狠招》之第二大狠招:读书
引用部分均为猫叔的语音原话,为了让大家能更清楚理解他的意思,我听了N多遍一个语气词都没放过的扒下来了哦。
1、量不大,莫谈体系
这里面我又分了三个点,第一点,量不大,莫谈体系这说的是什么呢,我来讲讲我自己的例子吧,讲例子比较好。
我一开始,当时我决定我要狠狠读书了,当时也去看到了一些关于很多读书方法,关于如何去构造自己的知识体系一类的书籍还有文章。但是我发现呢,其实呢,一开始就想这些有点不切实际,我发现我做不到,而且会很着急。
这就好比如说,一个手无缚鸡之力、身体特别虚的一个男子,你教他各种武术套路,你教他很多格斗技巧,你会发现,当他跟别人一照面,准备动手的时候,他使不出来,因为他体虚,基础不行,上去就被人一巴掌扇死了,大家能懂这个意思吧。
就是我觉得在一开始读书,你就应该跟填坑一样,一个坑你把它填满,往里面填就行了,你觉得你感兴趣的书,你应该读的书,你大量的去读,只有量足够大的时候,基础打牢的时候,你才能够去做更加体系化的事情。
而且在这个过程之中你能发现,有很多主题其实是你非常非常需要去作深入阅读的,就是主题阅读嘛,只有你量足够多,是吧,你才好去选择呀。你都没见过你怎么知道你想要什么呀,那小孩,那个也没多大,别人问他你想吃什么呀,他可能就回答你几样。当他长大以后,他发现他吃过很多东西了,这个时候他的回答他就会不一样了,其实呢那些东西都没有变,是自己变了。
我之前在文章里面写过这么一句话,没有量的积累,哪来的质的突破。所以呢,关于读书第一步就是大量的去读,尽量铺开面去读,你要有耐心,花时间去读那些书,然后再在里面去发现其他东西。
目前我的知识体系也不是很明确,所以读书还算是处于通读泛读阶段,但好在基础的阅读习惯已经养成了,在想了解一件事或是学习一种方法时能很容易通过读书来习得。
所以在这里想分享一下我自己阅读习惯的养成过程,12年的时候,当时那份工作特别清闲,有时候一天一天什么活都没有,感觉大把大把时间被浪费,心慌不已。我就开始刻意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周末跑去图书馆借了好几本名家名作来,但每次打开看不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那些文字实在是晦涩难懂,毫无吸引力,整个人就很沮丧和挫败。
后来在网上通过微博看到了不少张小娴的作品和经典语录,很是喜欢,就开始买她的书来看,看了一本,又看了一本,当时好像一连看了有七八本。接着又在卖书那里遇见了三毛的书,她的书上大学时看过一两本,所以不陌生,当时一口气就买了她的全集来看。
张小娴的爱情小说与三毛的作品都是故事性很强的书,这种类型的书能轻易引起我们对书中所写之事的兴趣,就像是电视剧一样,我们期待看到剧情的发展,这种期待能够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完整读完一本书,对于看不下去书的人来说是很好的一个开始。现在,我身边有朋友之前没有系统的阅读习惯,偶尔找我借书,也都是说要那些在讲故事的书。
看多了讲故事书,你对文字叙事就不会那么陌生了,再接着去看那些文学性很强的名著类作品,比如当时我看的有国内四大名著还有国外《百年孤独》《红与黑》《雾都孤儿》《飘》《简爱》《战争与和平》等等经典作品,也都能看得下去并体会到文字的美感与力量了。
源于那段时间的大量阅读积累,在做了一年半的助理工作之后,通过了一个工作的面试测试稿,我找到了一份撰稿的工作,从此踏上了与文字相关的工作。
2、读书时,三个问题
我们来看看第二点,读书时三个问题,我在读书的时候呢,总是会问自己这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有没有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内容?你一定要问,我到底有没有理解,我有没有懂啊?第二个问题,理解以后我是不是也应该做点什么?这个时候你就要跟自己相联系,是吧,他说的挺有道理的是吧,我应该做点什么呢;第三个问题,如果是,如果是要做点什么,在确定了该做什么以后呢,我该怎么去做,结合我自身实际,我该怎么去做,这三个问题其实是把读书引到了学以致用,把读书引到了学以致用,我再强调一遍,把读书引到学以致用。
在读书的时候,如果你觉得哪些东西特别有用,特别有启发,那一定要让书本跟自己的实际发生联系,跟行动发生联系,大家注意了,跟自己实际发生联系,跟行动发声练习,这样的读书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是的,大多数人都是“听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读书也是最忌死读书的。这个问题是现阶段的我最需要重视的一个,自从养成了牢固的阅读习惯以来,确实读了不少的书,不少好书,但生活工作上却没有太明显的改善。
抛开文学性著作不说,近两年,由于工作及自我成长需要,自己开始读一些专业性书籍,一本书一字不落的读完,但并没有多少实质性收获,而且,合上书后,也完全不记得书中讲的是什么了。故而往往会有那种看到许多人在分享一本自己看过的书有多好多好时,自己却一点也没有体会。
后来看到很多关于如何读书的分享,大家都会提到要带着问题去读一本书、而且在读时要做读书笔记,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了。以前的我总在追求读书的数量与速度,所以每拿到一本书就会抓紧时间打开看,总觉得在看之前提出问题、做笔记什么的太浪费时间,浪费看书的速度。
而目前开始慢慢学着记笔记,由于写过一遍,能够在看完书后依稀记起某句想引用的经典句子是那本书里的,而且能够很快从读书笔记里找到,这也算是致用了一点吧。
所以接下来,要继续精进,学习这种带着问题和反思去看书了。另外,我觉得,这种方法不仅限于读书,也包括我们现在常参加的线上线下分享会。对的,这也是我一定要让自己写出这篇文章的原因,动手嘛,然并卵,哈哈。
3、读完后,分享出去
我们来看第三点,读完后,分享出去。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教是更好的学。你读完后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去教别人。第一呢,你写出来;第二呢,你找个机会说给别人听,比如说去做场分享,那为什么这么做呢?
你想啊,你平时读书,读完以后,你认为自己懂了,认为自己学到什么了,但一旦让你讲给别人听,你会不会发现其实挺有难度的,那如果你总是想着我读完之后我要分享出去,那你在读书的时候思考质量是不一样的,要远高于仅仅是我自己读。
你想啊,你分享出去的东西要让别人觉得很有用,让别人觉得愿意去看,或愿意去听,让别人觉得能懂,其实挺难的,但正是这个难,提升了你对自己的要求,要求高了以后,你读书的质量读书这个行为的质量就往上提了很多很多。
在一遍一遍反复听的过程中发现,彪悍一只猫的分享很接地气,通俗易懂,很好理解,所以很容易让人接受,也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决定今晚就开始写那本拖了好久一直没写的书分享。
之所以拖了好久没写,是因为我没怎么写过分享,我以往阅读的书中,有很多本都是特别棒,令我逢人就想推荐的那种,但推荐时总是那几句话“嗯,真的很好,特别的好,你看看吧,你一定要看啊”之类笼统模糊的推介,怎么好好在什么地方却说不出来个一二来,而在阅读的时候也完全只是一味吸收的姿势,从未想过如何将这本书推荐给别人,该如何提炼这本书的精华和要点去做分享,结果就是自己也拎不清书中的侧重点和着墨点,看过之后也很快就忘掉了。
前阵子,在一篇文章里插入了《少有人走的路》与《谁动了我的奶酪》的读后分享《原来,恐惧是生命中的一种恩典》,记得当时写的时候我又重新去翻那两本已经从头到尾看过的书,去找那些触动自己的句子和段落,突然拥有了一个俯视全书的角度,在那角度上,对于书中的内容有了更全面和广阔的认识,也能慢慢捋清作者写了一本书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了。
不再是埋头苦读,而是拔高一层,跳出来去看更大更深的问题。
好,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量不大,莫谈体系,怎么说呢,就是没有量的积累,怎谈质的突破,一开始你就大量去读吧,读多以后你会发现有很多问题其实是已经解决了的;然后就是读书时有三个问题,大家记住是哪三个问题啊,有没有记住?第一我有没有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内容?第二点理解了以后我是不是应该也做点什么?第三点如果是在确定该做什么以后我该怎么去做?再来看第三点,读完以后要分享出去,因为教是更好的学。
希望通过我的二次分享,你也能有所收获并开始行动,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