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墨祎
《请回答1988》,这部韩剧朋友安利我很久了,直到最近才有时间一看。
这样一个发生在韩国80年代弄堂里的故事,平淡朴素、充满着怀旧的气息。那样一个年代,穿拖鞋式运动鞋,甚至搭配一身牛仔,还带着随身听着申海澈的歌,喜欢王祖贤、苏菲玛索、汤姆克鲁斯、理查吉尔,看电影《英雄本色》;还有1988年夏天的汉城奥运会。那些人、那些事时至今天仿佛像被记忆风干的褪色旧照片,已经离我们远去,剧中却给我们还原了那一段平凡而又温暖的岁月。
才看到第二集,已经给了我很深的感触。故事里的女主角,成德善,生活在一个五口之家,除了父母之外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作为二女儿,这样一个尴尬的位置,永远都被父母忽视。邻居大叔给的炸鸡特意留的鸡腿给姐姐弟弟吃了,冰箱里只剩两个鸡蛋煎给了姐姐弟弟,甚至因为和姐姐的生日只差三天,就要将就着在姐姐生日那天一起过。姐姐弟弟可以一脸坦然地接过鸡腿自己吃着,妈妈甚至以为懂事的德善是真的喜欢吃腌豆子。
当德善的奥运会举牌小姐资格被取消后,在明确表示今年不和姐姐一起过生日却又被迫一起过生日时,她的情绪终于爆发了。
“我是可以随便对待无所谓的人吗?为什么不给我煎荷包蛋?我很喜欢荷包蛋,整天就给我吃腌豆子,我也不喜欢吃腌豆子。为什么只给余晖买世界杯冰淇淋吃,炸整鸡也是,为什么只给姐姐和余晖鸡腿,只给我鸡翅,我也只吃鸡腿。为什么,为什么只有我是成德善。”
“因为二女儿的悲哀是一直存在的,就像这个世界所有的老二一样。姐姐因为她是姐姐,弟弟因为他是弟弟。所以都得谦让着,但我以为我如此崇高的牺牲精神,爸爸妈妈是知道的。原来,不是。”
是啊,难道我不喜吃鸡腿、荷包蛋吗?为什么我的生日非要在姐姐那一天过?为什么就该我去事事让着他们?同样都是孩子,难道我懂事谦让就该委屈求全,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吗?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在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至少,我有。
记得我小的时候,每年都会去乡下的爷爷家过年。那时一大家子围着一桌吃饭,小孩子太多往往会坐不下。爷爷总会对我说:“你和妈妈他们上厨房吃去,姐姐是客人,弟弟们都还小,让他们在桌上吃。”我但凡有一丁点反对的苗头,妈妈就会说:“你是最懂事的孩子了,要学会让着点姐姐和弟弟们。”我唯一的一次反抗哭闹,也是在爸爸的责骂中得以告终。
于是乎,每一次永远都是我站在厨房角落吃着几碟留下的菜,姐姐弟弟们总能在饭桌边吃得更多更好;我在端茶倒水打扫卫生时,他们就窝在沙发上看电视吃零食;就连挑新年礼物,他们总是最先去拿最好的,留给我的只是剩下那些没人要的东西。
然而,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似乎我就该懂事识大体,就该不争不抢,就该被忽视,甚至只要出现一丝不情不愿就会视为无理取闹。可是凭什么啊?我也想当那个被捧在手心里的宝,我也想撒撒泼耍耍赖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
总是有父母或是其他的大人会对我们说:你是个好孩子,你要乖,你最懂事,你要谦让。从来没有人问过,我是不是真的心甘情愿当那个让梨的孔融。他们的话就像一个巨大的牢笼,深深地把我们捆绑在里面。久而久之,我们只能自我催眠,我们只能被迫成长。
我的微信作者群里有一个姐姐,身世和故事里的德善十分相似。同样是出身不富裕的五口之家,她是大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身为长姐,从小就被灌输不争不抢的理念,她是父母心目中乖巧懂事的老大,弟妹眼里甘愿为他们做牛做马的姐姐。弟弟的婚房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为了妹妹所谓的明星梦她的父母四处借钱已经欠下了一屁股债。然而,在她创业最艰难、几乎三餐不继的时候,她打过唯一的一通求助电话,换来一段这样的回答:“爸妈知道,你从小都是三个孩子里最不用操心的,你自己再去想想办法啊。”那一年她的家庭还算宽裕,那一年她刚毕业又创业失败,全身上下仅有不到500块。
“所有人都要我懂事听话,从小父母就教我独立勇敢,最后我就真的活成了一位所向无敌的女金刚。”
每一个懂事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被迫早熟的灵魂。就像故事里的另一个少年善宇,寡居的母亲带着他和年少的妹妹,生活自然是艰辛的。小小年纪的他十分懂事,认真学习、照顾妹妹,因为心疼母亲常常出去兼职挣钱补贴家用。我们的懂事,可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最终都归结于一点,心智上的成熟。
很多时候,任性也是一种底气。任性的孩子,一定是被好好宠爱着的,不曾被这个世界苛待过。懂事的孩子,却早早地明白,任性撒娇拿不到的东西,要不放弃,要不死扛。所幸的是我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就像故事里的善德一样,善良开朗、心怀美好,没有因为那些愤愤不平、委屈求全的过往而变得对这个世界心怀怨恨。
每一个懂事的孩子,希望也有一天,你能遇到那样一个人:他会透过你坚强的外表,看到你柔软的内心,心疼你的懂事,也会包容你的任性。他会把这个世界曾经亏欠你的所有温柔和美好,在往后的岁月里通通补偿回来。也愿你强大到无需有人惯、有人宠,却依旧幸运到有人惯、有人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