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严重的“拖延症”,审计年前就做了,几个月过去了,现在资料还没给人家补;汇算清缴5月31日结束,今天21日了,还没做完;要“断舍离”,下决心整理,整理出一堆,又换个地方继续放着,很久了还没动,每天看着很不舒服,就是不动手;很早就需要买双新跑鞋,一直拖着;眼看着体重一直飙升,想要控制饮食,就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老也没有开始。“拖延”就是潜意识各种原因不想做,而自己又觉得应该做、需要做,这种矛盾冲突让自己感觉不舒服,象块心病一样。其实对于自己喜欢的事,不让做还要创造条件做呢,更不可能拖延,所以“拖延症”是一个标签,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根本不是病,所以不需要“治疗”,只需要改变我们的想法。
1、一件事拖延了很久不想做,问问自己不做会怎么样?拖延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是非做不可,可以承受不做的后果,索性不做了,不再纠结,放过自己,"老娘不干了”。如果想想不能承受不做的后果,再分析原因。审计资料一直不准备的后果就是拿不到审计报告,原因是因为审计报告需要我做出决定,哪些项目需要调整,这些项目我不确定怎么调整合适
2、“效能感”:这个词是我今年新学的。李松蔚的公众号的案例:咨询者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而辞职,在家呆了一年,觉得状态好了,自己也30多岁了,不能老呆在家里不工作,而一想到工作,觉得自己没什么特长,又担心工作压力大受不了,就这么一直矛盾着,想找工作又害怕工作的状态。李松蔚给出的建议:每天打开电脑写半小时简历,一到半小时就停止,然后删掉。第二天重复,第三天重复.....,写简历的目的,不是为了找工作,只是为了增加“效能感”。咨询者的反馈:按照建议,每天写半小时简历,只是写完没舍得删掉,放在了回收站,经过一周这样的写了删的练习,从回收站找回来也凑成了一篇完整的简历。有网友评论还可以延申:可以不停投简历,不是为了找工作,只是为了投简历而投,可以不去面试,只是增加“效能感”;然后,继续,面试也可以去,面试上了也可以不去工作......
我最近也体验这种“效能感”,每天装模作样去公司,只是要求自己去公司,不要求自己去看审计资料,不要求自己去做汇算清缴;然后每天打开电脑,点开汇算清缴的页面,打开一张表格看看,然后可以填一张,专心做很快就能搞定的事,现在也没完成,但毕竟开始了......
3、做一次试试:“我要运动,我要跑步,我要减肥,我要少吃”,老是躺在床上想,一天天过去了,一年年过去了.......试着“跑一次步,控制一次饮食”,做一次事情就改变了,我是可以做到的,能不能坚持是则是另一回事,只要求一次则相对容易。说不定在多次尝试“一次”后,就变成了多次,就成了已经习惯。因为小Z在家,就放纵自己大吃大喝,昨天开始尝试改变一次晚餐,自己吃和他们不一样的,坚持多久,不知道,先试一次。闺蜜说,做不到睡前不看手机,我给她们支的招就是,允许自己做不到,但可以让自己试一次睡前把手机不放在卧室,闺蜜当晚就试了一次,说明是可以做的。
4、微习惯:我不喜欢搞卫生,做家务,开始的微习惯是时刻保持书桌整洁,书桌被小Z抢占以后,现在改为保持餐桌整洁,这有点难,餐桌不是我一个人用,那也试试。只做一点点改变,李松蔚说的,比如5%,不要多。
5、如果......,就......:多次下决心,每天要读5页书,或者5分钟,多简单,就这样也完成不了,为什么?不够具体,要规定每天早上一起床读5分钟的书或者睡觉前或者吃过晚饭。多人推荐“如果 就”的方法,如果起床,我就读5页书;如果睡觉,我就读5分钟的书;我现在试的是:吃过晚饭,拉着拖地机走一遍。
这是我目前看到的学到在试着用的对付“拖延症”的方法,总结给自己,也顺便分享给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找一个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