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总是我朋友里为数不多的能真正探讨商业底层逻辑的朋友,我们一年见一两面,每次都在太阳宫的凯德茂,我笑着说“太阳宫真是你的福地啊!”他也笑了,说“之前在亮马桥,后来在太阳宫,现在在三元桥。”
反正,公司离家走路10分钟是最舒服的距离。
吴总有一个特别大的特点,就是超过五个人的聚会就不参加。之前邀请他参加好几次派对,都婉言谢绝。后来才知道,他是真的不喜欢那样的场合。不过他给了我一句话,“那样的聚会别叫我,你有什么问题随时约饭,我请客。”
前段时间,《幸福书》出版了,给吴总邮寄了一本,邮寄地址是一家国企,我心里还纳闷,老吴怎么去了这么一家国企“养老”了?
今天再一次见面才知道,他是去那学习三个月的金融工具,为了“第三次创业”做准备。
我俩特别有意思,聊了一会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我好像帮不了你什么,你也好像帮不了我什么”,但这不妨碍我今天特意从南六环的家里跑到三元桥,就为了见老吴一面。想听听他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刚开始,他的确没说什么。但我问他某些领域是否可以或值得开拓的时候,他马上就从商业的可持久性和这件事要维持运转所需要的最核心元素这几个角度快速捋清思路,找到最关键的要点。这就是所谓的“平面思维”吧,老吴用的是炉火纯青。
他是我唯一见过的能将产品,运营,品牌,市场等多个零部件一并串起,具有通盘思维和数据概念的掌舵者,所以在他执掌的前两个公司,都在数据和业绩以及市场营销层面都取得了垂直领域第一梯队甚至可以说是第一的领军地位。
我问他,完全不同的行业,你怎么做到的?他淡淡一笑,底层逻辑是相通的!
我服气!吴总的段位,我觉得至少比我高两级。我如此“高傲”的人,让我服一个人不容易,让我承认段位比谁低更不容易。吴总,是为数不多的我非常佩服和信服的朋友。
要承认,人和人之间是有差距的。思维模式上,视野眼界上,胸怀气度上,等等等等。而在某一个专业领域上,“段位”就是每个人的水平,思想高度和底层逻辑,能看到一个人是不是“上得去,也下得来”。段位高低就是水平的高低,没有什么可说的,只能埋头苦练内功。
吴总的第三次创业开始了,衷心希望他一切顺利,我也默默努力,争取再上一个段位,也配得上他一直支持的“小师妹”!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