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真的很难“管”!
早上磨磨蹭蹭不起来!
起来了磨磨蹭蹭不洗漱!
马上到点了,饭还没吃完!
好话说了一箩筐,就是听不进去!
出去玩到处乱跑,抓都抓不住!
作业不好好写,每晚写到十一点!
谎话连篇,跟家长也没一句实话!
……
于是,家庭中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故事!
孩子不停的“犯错”(这通常是家长认为的),家长开始苦口婆心,耐着性子啰嗦!然后孩子不听话,不停的试探你的底线!直到你忍受不了了~对这个熊孩子一顿暴揍!
结果是,一家人心情都很不好!
孩子觉得委屈!你呢?既生气,又后悔!是的,后悔!看着娃哭了,老母亲们肯定分分钟心碎!你开始反问自己,为什么又没忍住,把孩子打了呢?
等一件事好不容易平复,马上又会出别的什么状况!面对数不清楚的错误,只因一句话“再不教育,养成习惯就晚了”,立刻可以使家长进入暴躁状态!
可是,这样的“犯错~劝说~不听~暴躁”循环,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而且是全家人参与的,对所有人都有伤害的不良习惯!
当然,我们也都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想了很多办法,并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讲道理,谈心交流,鼓励加奖励刺激……甚至不惜打骂,希望“棍棒底下出孝子”!可是,却收效甚微!为什么呢?
其实,养孩子就像种一棵树!
在他越小的时候,(3岁以前)
他的力量弱小,他需要更多的关爱!
同时,他也需要更多的被管理!
他的反抗力量也很小,
我们稍稍用劲就可以扶正!
树干直立,才能使根扎的更深,
为后续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时候,我们一定要恩威并用,
多陪伴!建立好和谐的亲子关系!
说“不行”!树立是非观念,保证不走偏!
慢慢长大,(3到6岁)
他会开始长出枝丫!
相应的会养成各种各样的生活习惯!
比如,吃饭,卫生,阅读等等
他有了一定的反抗能力,
我们规范他的习惯会感到有些困难!
家长一定要下大功夫才行!
说斗智斗勇一点都不夸张,
一定要保证不横生倒长,杂乱无章!
再大一些(6到12岁)
他已经长成了基本的“树形”,
有了自己观点和看法,
特别想逃离家长的约束和管教!
反过来,家长想干涉会非常的吃力和困难!
你想让他改掉的缺点,
是已经长成的“枝条”,
这时候想砍掉或修剪,肯定非常疼!
这搁谁身上都不愿意!
更何况,
还有一段极其难搞定的“青春叛逆期”!
实际情况是,
我们通常忽略最重要3岁以前,觉得吃饱了,个子高长的壮,开心就好!
忽略最值得下功夫的3到6岁,错过了习惯养成的黄金时间!
却在需要慢慢放手的6到12岁,把孩子牢牢抓住,紧紧看住!
说什么“再不管,就晚了”
其实,已经晚了!
在3岁以前,
你对孩子的影响力最大,你可以轻而易举的对他说“不行”,他基本上没有什么反抗能力,最多也就是“撒泼打滚”,“哭哭闹闹”,他不可能跟你顶嘴,摔东西,甚至离家出走!他“哭哭闹闹”到一定程度,看没有人理他,他自己就明白了,这件事不能做,哭闹也不行!这就是最初的“是非观”,“边界意识”!超出了界限是不被许可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管成就如何,至少是一个不危害家庭、不危害社会的人!
这时候如果你纵容他,他会认为哭哭闹闹就能满足愿望,得到想要的东西。他会认为你说“不行”,其实也是可以“行”的,只要“哭哭闹闹”就可以了,等他有能力的时候,他会采取更“成熟”的做法,比如跟你顶嘴,摔东西,甚至离家出走……
这样的孩子到了3到6岁,
你就无法顺利的让孩子养成习惯,形成规则意识,因为“哭闹法”已经在无数次的实践过程中被确认成为一个“基本定势”,是这个孩子的第一个定势,强势并很难打破!你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去沟通并让他接受!
事实上,很多家长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只是觉得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再加上或许有老人在旁边敲边鼓“才多大,大了自然就好了!”娇生惯养,啥活儿不干,饭都不好好吃,房间不整理,玩具不收拾,袜子都没洗过,更别提帮助家长做家务了!总之,做事情拖拖沓沓,生活习惯一塌糊涂!
等到了6到12上学阶段,
你才发现怎么孩子一堆毛病!因为要融入集体生活,学校是有严格的一日生活制度!
以前吃一顿饭要一个小时!孩子6年来都这样,没人管没人说!现在突然要15分钟吃完,肯定做不到啊!那7点45分要到校怎么办啊?催催催~~~还没吃完!暴揍一顿!孩子哭哭啼啼去上学了!老母亲又开始后悔~~
诸如此类,再加上学习和考试的烦恼,那真是全家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还拿吃饭说事儿,细想一下,
如果3岁以前,孩子知道“不行”就是“不行”!
那么3到6岁,就更容易养成“好好吃饭不磨叽”的习惯!因为他知道,妈妈说“半个小时不吃完”的话,在下一顿饭前,就“真的没饭吃”!那么久而久之,他会觉得,“好好吃饭不磨叽”是理所应该的事儿!
那么,上学后,就不存在任何问题。
同样的,你跟他说:
“好好写作业不磨叽”
也很快能够实现并非常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