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我很庆幸自己的青春年华能与之同行,除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开始吹来的头两年在学校读书外,其余时间全是在乡村学校的讲台上度过的。
至今跨入教师行列38年了,已多次放弃进城的机会,一直坚守在乡村教育战线上,可以说我是唱着《春天的故事》,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见证和真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教育的巨大变化。
学校在变,教师在变,学生也在变,一切都在改变。
教学环境及设施、设备在变 。七、八十年代,我们学校的校舍大多是土坯瓦房,还有少量解放前的祠堂庙宇也用作了教室,下雨时常常漏雨,冬天用塑料布遮住的窗户, 北风一吹哗哗作响,课桌除少量木制的外、还有很多用石板做成的桌面,地面是坑坑洼洼不平的。
校园里师生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家常便饭,黑板是木制的,板面用墨汁涂上去而变黑的,用粉笔在上面写不到多长时间就变成了白板,又要像刷墙一样重新把它涂黑,粉笔的质量也不行,擦黑板的时候粉笔灰满教室都是。
如今的校园已达到五化(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学校俨然一座美丽的花园,整齐的绿化带、平整的水泥操场、文化气息浓厚的教学楼走廊、拔地而起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绿茵茵的小型足球场、科学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图书室、书法绘画室、各种功能室一应俱全。
教学设备也从80年代自制简单的教具、挂图、小黑板、小卡片、变成了今天的投影仪、电脑、电视多媒体。教师的教学也有过去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变成了班班通、一体机这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过去的黑板也变成了电子白板,木教鞭也变成了电子激光笔
目前“互联网+教育”的行动计划也正在准备实施,将引进、开发中小学示范课程,开设“在线课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师资力量在变 。七十年代末,我们学校有正式编制的公办教师很少, 大多是民办教师与代课教师,他们一边耕田一边教学,有时候上课铃响了,老师还正在从家中急急忙忙往学校 的路上赶,有时教室里学生打闹声一片。
八、九十年代国家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吸引了大量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使教师行业充满了生机活力,2001年民办教师通过整顿考录,让最后一批民师转正。同时2005年又全面清退代课教师。
至此学校师资全部达标,全是专科、本科学历,如今政府通过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城市的优秀教师也向乡村学校流动了,城乡师资逐渐趋于均衡发展,学校教师大都参加继续教育,参加电脑、普通话等达标的训练,教师不再守着一桶水,而个个脑子里都有长流水。
孩子们在变。从乡村孩子上不起学,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杂费全免,改革开放让义务教育真正做到了“一个不能少”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教的班级中,由于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很多学生小学都读不毕业就辍学了,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之初,当地还是有很多农家孩子上不了学。
直到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后,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孩子们接触的、看到的东西多了,见识广了,对教育的需求也在变。语文、数学、体育、音乐、这些单一的基础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
前些年,小学还没有开设英语课程,当时只开设了英语、舞蹈、书法几门兴趣课,现在已有茶艺、航模、科技小制作等十多种兴趣特色教育课的出现,才能满足对孩子们个性化培养,全方位发展。孩子们从以前接受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发展。
回想四十年的喜人变化,我觉得有一点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很多乡村教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初心没有改变,条件艰苦时,苦中做乐;条件改善时,自我充电加压;条件优越时,紧跟时代步伐,撸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