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和李瓶儿,是两个有过爱情的男女双方。
其实无论哪一种爱,基本内涵差的不会太远,都是温柔的对待对方,让被爱的一方感觉春风化雨。
一直以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收到了父母很多的爱。但是困惑我的是,为什么基本上回忆起来,并没有哪怕一次被宽容、理解、温柔的对待过。
以前还觉得是自己成绩不好导致的。
现在长大了,渐渐明白过来——真正的“爱”是不应该有条件的。任何被加上了前提条件的所谓的爱,其实是授予爱的一方,被另一方满足时,折射出来的一种类似和爱一样的东西。对父母来说,孩子成绩好,自己的脸上有光,说出去有面子,才是他们真正希望和接纳孩子的地方。
武志红《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中有一句话,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是否感受到过爱。他说:几乎从未体验到爱的人,他们最恐惧的时候,是爱意升起的那一刻,他们会在那个瞬间觉得自己无比卑下,然后卑下转为绝望。
看到这句话,因为有过高度相似的体验,自己才惊觉,其实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并未真正体验到过被爱。
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整个中学时光——
只是随着父母一起吃饭。
穿的衣服都是过时的,让我在同学面前直不起腰来。
一旦有对某人表示轻视的言论流出,就会被父母呵斥:人家比你学习好。
因为考的不好,被母亲把试卷扔到了地上。
被母亲当面指着对别人——主要是我父亲——说:她是个教子无方的人,养出来两个孩子“一个不如一个”,意思是一个比一个成绩差。
这个过程从中学一直延伸,到了今天,他们已经很老了,也很欢迎我回家,但是和他们一尺之隔的住所,却成了最远的距离。我不愿意回去。
这是真心话。
即使是成年之后,他们对我的穿着、言行都无一不在像探照灯一般监视挑刺。作为一个成人的我,依然在他们面前有些手足无措。
在自己的记忆里,从未有过因为他们爱而宽容我的过错,或者是真心接纳我不优秀的片段。一切都是他们不得已,不得已接受了我这样不让他们脸上有光的孩子。
尽管他们是很尽责的父母,争吵不休,也依然给我一个完整的家。
自己却未有过被包容、被宽容的任何成长经历。这些也许就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让心灵归零,真正的家的感觉。
究竟如何爱一个人,也是我们毕生要做的功课。
这世上的人,哪怕是《金瓶梅》里十恶不赦的坏蛋西门庆,都有宠爱的人,因为他爱李瓶儿,他认为李瓶儿也爱他。作者这样安排,也许是试图向我们揭示:任何一个人必须要有心灵的落脚点,才能够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