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Neil,一名崇尚自然养育理念和运动育人理念的家庭成长教练。
(欢迎关注我的自媒体,我将持续更新关于自然养育、自我成长、亲子关系、身心健康以及阅读感悟等不同的话题。)
最近接触了不少由于孩子厌学、抑郁、焦虑、自卑等等问题而深感痛苦焦虑的家长。他们自己的困惑不仅仅是由于孩子当前的情况,而是苦于找不到方法。他们会觉得,我就是按照专家给的建议,书上的方法在做的,可是为什么效果不理想?
所以,我想先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为什么即使我们认为自己在做同样的事情,结果却可能截然不同。这个问题不仅关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更关乎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成长路径。
表象之下的差异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我和他做的是同样的事情,为什么结果却不一样?”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合理,但实际上,它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所谓的“同样的事情”可能只是表象。在这些看似相同的行动背后,潜藏着不同的动机、态度、方法和细节处理。这些微小的差异,往往就是导致结果不同的关键。
动机与态度:内心的火花
首先,做一件事情的动机和态度可能完全不同。一个人可能是出于热情与兴趣,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而另一个人可能只是出于义务或压力,像熄灭的余烬。这种内在的驱动力差异,直接影响我们投入的精力与创造力,从而塑造最终的结果。就像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因为再不解决就来不及了,就真的要出大麻烦了;和我担心这个问题,我得从现在开始做出改变,并且要持续下去。两者带来的持续性和结果是不同的。
方法与策略:选择的艺术
其次,即使目标相同,我们采取的方法和策略也可能大相径庭。有的人倾向于创新与尝试新方法,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而有的人则可能坚持传统与保守的路径。“这件事情别人都在这样做,就我们家孩子不行”,这里面有着深深的“固定型思维”。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适应性与创新能力常常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在选择中,隐藏着无尽的可能。”
细节与执行:完美的追求
再者,细节决定成败。在执行过程中,对细节的关注程度和执行的精准度,往往是造成结果差异的重要原因。有的人注重每一个小细节,力求完美;而有的人可能粗枝大叶,忽视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部分。细节如同雕刻家的刻刀,精雕细刻,才能呈现出艺术的真谛。虽然都是拍拍孩子的家肩膀想要表达安慰,有的家长说出来的是:没事的;有的家长说的是:明白,我能感受到你心里特别难受。于是孩子的回应一个是没有回应,一个可能会放下包袱再和你多说几句。
所以,当我们比较结果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同样的事情”。我们需要深入挖掘背后的动机、方法、细节处理和外部条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为何同样的行动,结果却大相径庭,并从中学习与成长。
我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不仅是行动,更是行动背后的深层次因素。让我们一起探索、一起进步,让每一次行动都能带来更好的结果。正如每一颗种子,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正在用自然养育的方式,尤其是基于运动与高效能沟通的整合方案,来为存在“孩子焦虑抑郁自卑叛逆”等等问题的家庭提供定制化1对1服务。通过关注父母和孩子的日常状态,手把手进行陪跑,不限次数和周期,直到彻底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但同时,也就意味着我不会给太多人提供这样的服务。我也需要在确定家长真的愿意做出改变,并真正关注孩子的长远发展而非只是临时兴起解决当下问题的情况下,才会提供我全部的智力支持。
因此,当你发现你所使用的“拷贝不走样”的那些方法失灵,无法帮助自己的孩子从困境中脱离出来的时候,可以和我联系,我愿意听听你的故事,给你一些建议,欢迎私信或留言,完成一次初步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