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写作新手通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 写得慢,写不出来,但还想速成。
* 写什么选题,去哪里找素材,金句怎么写?名人名言哪里找?
* 不考虑账号定位,写的文章纯自我发泄,自嗨完了灵感枯竭。
自嗨式写作也可以称为疗愈式写作,通常缺少让人信服的案例及观点,内容空洞无物,标题起的也随心所欲,想到哪写到哪,自己写的痛快,别人看着痛苦。
通过自嗨式写作或许可以解开自己的心结,起到自我疗愈的作用。但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文字对他人也有等同的价值,就应该避免自嗨式的写作方式。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
“要是没有把应当写的东西经过明白而周到的思考,就不该动手写。”
那么,如何让文章言之有物,如何让灵感不枯竭,如何写出优质的好文章?
在《写作7堂课》这本书中,秋叶老师提出了“框架式写作”的概念,想要写出好文章,你需要掌握写作的底层逻辑,也就是框架式思维,在写作前先搭起框架,才能写地又快又好。
一、什么是框架式思维?如何利用框架式思维快速入门?
什么是框架式思维?
如装修房子前,要先设计图纸一样,做事之前要有全局观,先把框架搭建起来,再去填充细节,为自己的注意力设置一个锚点,结果就不会有大的偏差。
将框架式思维运用到写作上,就是框架式写作。熟练运用框架式写作的方法,就可以不再依赖于灵感,并且可以源源不断地写出系列化优质好文。
看到这,你可能会有疑问,这不就是小时候写作文,老师教的列作文大纲吗?
没错,列作文大纲是框架式写作的方式之一。那么,大纲怎么列?骨肉填充些什么东西?为什么自己写的文章明明很顺畅,别人却不愿意看?
如果你有以上困惑,就说明你对写作还没有入门。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中对快速入门的方法是这样看待的:
“快速入门的方法,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弄清楚都有哪些最少必要知识,然后迅速掌握它们。”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要素都有什么,在开始动笔前,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文章的基本四要素包括:主旨、材料,结构,语言。
以写书评为例,有的人写出的书评结构松散混乱,内容几乎都是书本上的摘抄。事实上,书评不是读后感,它需要有立意去支撑,而单纯的摘抄汇总是不存在文章主旨的。
通常,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主旨,文章的内容一定是回归到标题上来的。
举例:标题为《高效写作的七大底层逻辑,尽在<写作7堂课>》,这个标题传达的意思似乎是介绍7个写作的底层逻辑,实际文章内容只写了一个底层逻辑,这就违背了文章的主旨。
修改建议:《〈写作7堂课〉:掌握写作底层逻辑,让你的文章写起来更高效》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在开始动笔之前,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 首先,明确写作定位;
* 其次,根据写作定位,确立目标读者;
* 再次,依据读者的喜好,搭建选题库;
* 然后,确立体裁,搭建写作框架;
* 最后,根据框架,完成文章的血肉。
不同的体裁,具有不同的文章结构。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文学体裁包括:诗歌、散文、戏剧、小说。
想让文章有血有肉,不仅要做到案例翔实,还要懂得灵活运用表达手法。
比如,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对比、反复、反语。
再比如,常见的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先抑后扬、侧面描写、伏笔和铺垫、照应、联想、想象。
弄清楚这些写作的必要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入门,再加之框架式的思维去写作,假以时日,相信你的文章一定能够写的又快又好。
二、如何运用框架式思维,写出优质文章?
能够写出优质文章的前提是,在阅读量,人生经验,作品数量上都有足够的积累。那么,写作新手怎么做,才能提升写作效率,避免灵感枯竭呢?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此基础上,学会提问,可以让你的灵感源源不断。
在开始写作前,我建议你先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 我的写作定位是什么?
* 我的目标读者是谁?
* 读者喜欢什么选题的内容?
* 我该写什么体裁的文章?
* 用什么素材丰富文章?
* 选用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方法?
* 案例用什么,哪里找?
* 金句如何写?
* ……
以上这些问题,就像是索引,指引我们去探寻答案。解决了这些问题,你就离写出优质文章就不远了。下面,我就从“建立选题库”和“建立素材库”入手,说说如何进行框架式写作。
1、利用框架式思维,建立选题库
在建立选题库之前,我们要先明确自己账号的定位,如果你的定位是书评,就不要发娱乐八卦、体育新闻、美食分享这些八杆子够不着的话题。
那么,有哪些选题可以写呢?我总结了八个找选题的方式,分享给你。
1. 节日
2. 名人名家故事
3. 历史上的今天
4. 间歇性热点话题
5. 领域内的常规性话题
6. 高分电影、热门影视剧、综艺
7. 高分图书、经典图书、热推图书
8. 通过头条,知乎,豆瓣,微信,百度等等渠道获取热搜,热词
搜索“中国传统节日”,一些网站上会按照月份将各个节日列出来。比如,3月7日女生节,情感领域的作者可以写女性对于成长的看法;4月22日秘书节,职场领域的作者可以写写一个优秀的秘书需要具备的技能,等等。
搜索“历史上的今天”,你会发现,每天都有许多大事发生,而这些事就是非常好的素材来源。比如,2018年3月12日,法国著名奢侈品牌纪梵希创始人逝世,时尚领域的作者可以写纪梵希的设计理念,为什么纪梵希会成为知名的奢侈品牌,纪梵希的小故事等等。
间歇性的热点话题,入手的方面有很多,比如怀旧,再比如对自由的向往。你会发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对经典的致敬,拿最近热播的《只有芸知道》举例,这部电影就是冯小刚对好朋友故事的致敬。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常规性的话题可写,以情感领域为例,我从人物身份入手,有这些角度可以写: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姐妹,远亲,邻居,同事,好友,陌生人,等等。根据不同的人物身份,可以写的选题有很多,比如,恋爱教育,婚姻观,家庭关系,婚后的感受,离婚后的感受,失恋的感受,结婚的原因,离婚的原因……
从高分影视作品中可以分析的角度也有很多,比如,寡姐被提名奥斯卡的《婚姻故事》,可以从心理学方面分析婚姻破碎的原因,也可以从职场的角度分析女主的职业生涯发展。
其他方面我就不一一举例了,总而言之,利用框架式思维建立起选题库,当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看看选题库就不会没东西可写。
2、利用框架式思维,建立素材库
为什么别人写篇文章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搞定,你却需要一天?为什么总是觉得自己的文章干巴巴,没深度?为什么总是找不到贴切的素材案例?
写不出来,没东西可写,很大原因是自己积累不够。不想因为以上困惑把能量耗光,就需要马上建立一个自己的素材库。
读完《写作7堂课》后,根据框架式思维,再结合我自己的经验,我把情感领域的写作素材分为了三类:案例素材、文笔提升和思维提升。
如何整理收集到的写作素材呢?
我推荐印象笔记。分门别类地将素材填充进去,建立标签,可以大大减少整理素材耗费的时间。
如何提升文笔?
秋叶老师在《写作7堂课》中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多看散文,诗歌,名著,借鉴好的歌词,多读民国大家文集,多看短片小说和剧本等。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举个例子,大家都对起标题感到头疼。其实,标题可以是优秀诗歌或者名人名言的变形,或者可以借鉴一部分引用为标题。
如何提升思维?
看书,读高质量的论文,看权威性的视频,定期观察门户类网站,关注行业媒体头部人物,分析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培养自己对写作角度切入的敏锐度。
如何灵活运用写作素材呢?
以《张艺谋的<菊豆>,两次杀父的杨天白对现实有何借鉴意义》为例,分析一下我的写作思路和素材填充。
选题:《菊豆》这部电影,其他作者多从时代背景,道具运用和人物性格来解读,少有人分析角色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映射,所以我选择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杨天白悲惨命运背后的原因。
开头:导演介绍,剧情简介,指出文章主旨,引出分论点。
第一部分:婴儿时期,性格扭曲的开端,源自于对母亲依恋的缺失。提出疑问,为什么天白不爱笑?理论依据为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之口腔期。
第二部分:儿童时期,仇恨的种子被埋下,母爱的缺失,父亲身份的混淆,加深了天白人性的沦丧。理论依据为性心理发展阶段之前生殖器期,也称为俄狄浦斯情结期。阐述这个时期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影片中角色对应的相应情节,加深观点的权威性。
第三部分:少年时期,仇恨的种子爆发,通过杀死亲生父亲来反抗不公的命运。天白的行为与正常孩子不同,并且第二次杀了父亲,再次用俄狄浦斯杀父情结印证观点。
结尾:点出影片中杨天白这一角色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借鉴意义,呼吁家长重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视网膜效应,意思是一个人越关注什么就越出现什么。
当时写《菊豆》的影评时,我正在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当看到杨天白两次杀了父亲,我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西方的杀父情结,于是开始搜索杀父情结的相关资料。
写下这篇文章用时不短,但如果下次再看到类似的影片情节,需要利用到俄狄浦斯情结这个概念,我就可以马上从素材库中搜索到并快速使用。
写在最后
秋叶老师《写作7堂课》的价值,更多的是在教我们如何利用框架式思维去思考。写作者们之间最大的差异,就是思维的差异,一旦建立起框架式思维,掌握了事物的底层逻辑,就会像滚雪球似的爆发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