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做人事的朋友谈起自己的招聘经历。每次提问结束后,他们都在最后给予应征者的提问机会,一些人会放弃提问,一些人会就个人的薪资、职业发展等提出问题,鲜少有人会提出新鲜、有深度的问题,这和应聘者流利的回答能力形成鲜明的对比。
好的问题可以展示一个人的关注点与思考能力,还更容易有针对性地获取宝贵的经验。同时,在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中,提问是沟通的纽带,好的提问使谈话气氛和谐;坏的提问或是让人无聊,或是冷场。网络上有一个很有趣的段子,A说“我的鞋子好磨脚啊”,B问“谁让你穿它呢?”……
提问好比设计寻宝的路线,比表达更可以凸显一个人的智慧。但由于我们从小习惯于从答题的角度训练思维,忽略提问能力的培养。《如何有效提问》一书为我们提供了打开提问思维的钥匙。该书的作者斋藤孝是明治大学的教授,擅长教人怎么学习,著有《学会学习》、《深阅读》等书。这本书篇幅不长,语言精炼,中间还穿插着村上春树、斯皮尔伯格等人的访谈实录,是一个比较轻松的阅读体验。
通读《如何有效提问》,我们会发现,只要懂得提出好问题,和谁都聊得来。读完之后,我觉得提问的思维和画圆好相似,闭上眼睛试想自己手上拿着一个圆规,在一张白纸上:找准圆心、确立半径、画弧。在提问和沟通中,这个圆心就是我们提问的出发点,这条半径就是我们提出的单个问题,这个画弧的过程代表双方有来有往的交谈。
01 找到圆点:收集背景材料
圆点是一个圆的核心,在提问的过程中,提问的核心就是背景资料。如果你问上司或者前辈一个行业内的基本概念,那他们十有八九会觉得“这家伙居然问这种问题,真是没救了”,浪费别人时间等于浪费别人生命。可以说,事先不在可行的范围收集好资料就发问,等同于不尊重对方。除此之外,通过收集资料可以更好地贴近交谈对象,产生“原来这你都知道”之类的感叹,给人一种你很用心的感觉。
如果是计划内的交谈,针对话题的核心以及周边区域,事先做好资料收集与准备工作。如果是随机的交谈,认真倾听是获取对方背景信息的临时办法。当然啦,这样临时抱佛脚的资料收集很效率,但很多时候时间有限,在平日里用心积累,多学多看用心倾听,才是最经典的办法。
02 确立半径:好问题的标准
从背景资料这个圆点出发,咻的一下,发出一根箭,这根箭就成了半径,也是在背景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问题。这就涉及到,好问题的标准是什么。
互利是人和人之间持续交往的关键,提问也不例外。在提问的时候随时想着“怎么问,我才可以从对方那获得东西,怎么问又可以给对方带来新东西。”
怎样提问才容易获得新东西呢?《如何有效提问》这本书中提到了“具体且本质”的标准。假设你采访一个企业家,你问他“你爱吃什么呀?”这个问题很具体,但是距离企业话题又很远,属于“具体但不本质”的提问;你问他“理想是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也很本质,但是过于抽象,不好回答;如果你问“去年市场净值增加的重要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很有针对性,也可以此问出企业经营的核心问题。它就比较符合“具体又本质”的标准。提问之前,以这个标准审视自己的问题,然后不断修正。
另一方面,怎么提问才可以给别人带来新东西?稍微用心一点,提出一般人不太容易注意的问题,就可以引出他人之前没有想过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一些专业性人士,这样的提问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提供灵感来源。当然,只有在提问前经过动脑和分析,才可以发现一些主流外的问题,这对提问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3画弧:一面附和一面转移
一次愉快的交谈不仅仅需要好的提问,还需要在提出问题的同时,附带一些技巧,使气氛更加活跃,有来有往。画弧这个过程就代表双方的交流往复循环,最终完成一个大大的扇面,形成一个愉快的沟通过程。
《如何有效提问》一书中,将这个技巧称之为“一面附和一面转移”。也就是一边附和对方的话,一边顺水推舟的扩大话题。
下面,模拟一段同学间的谈话。
A: 今天天气不错
B:(点头)是的,不错(重复对方的话)
A:我最近学会做双皮奶,很简单,就是把蛋清和牛奶蒸在一起。
B: 和蒸鸡蛋羹差不多吧?(对比)
……
A: 你之前说的上英语培训班的事怎样了?(引用对方早期的话)
B: 还不错,英语流利对工作挺有帮助的。
A:对,我觉得英语好特别重要。(找共同点引发共鸣)
B: 说到英语,上次我因为打错一个字母就被上司狠狠批评了
A: 看来再小的事也不能马虎啊(找对方说话的重点)
…….
B: 告诉你一件事,最近我可能有升职的机会。
A:你一直都很努力啊,每次约你,你都在图书馆,你晋升是早晚的事。(认可对方的努力)
B:我发现你好像瘦了不少,都有颧骨了,怎么做到的?(从对方的变化发表感想)
A:每天去健身房,瑜伽啊,肚皮舞啊…….
B: 你真厉害……我最近老做些奇怪的梦.
A:具体而言是什么呢?(转移:将问题具体化)
B: 比如…….
A: 还真有趣,我也做过一些很相似的梦……(转移:加入自己的经验)
B:你看啊,人的生活中有如意、糟糕、还有稀奇古怪,你说该怎么形容人生呢?(转移:把问题抽象化)
在这份简短的对话中,包括7种附和技巧(点头重复对方的话、对比、引用对方早期的话、找共同点、找重点、理解对方的努力、从变化发表感想)以及3种转移技巧(具体化、抽象化、加入自己的经验),每种技巧背后都有足够的心理学依据。
和画圆一样,确定了圆心与半径,画弧自然不是困难的事情。在提问中也是如此,准备背景材料这个圆心要求我们善学习,好问题这个半径要求我们要善思考。白岩松被采访时说,他每天平均下来最少保证两到三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一年365天,平均每天最少逛五次报摊。任何精彩的背后都有人们的笨功夫在里头。学习与思考,在任何话题中,总是绕不开的两个基本课题。
好吧,让我们从脚踏实地开始,做一个聪明人吧!
(林双:喜欢读书、晒太阳和骑车,早睡早起必须午觉的现实主义者,探索平凡人的幸福方法,除了爱家人还希望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