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成了奇怪的物种。
开心的时候,才是朋友。
不开心了,才发现大家仅是萍水相逢。
世俗生活的责难,宁愿晒在朋友圈里,也不愿和对面朝夕相处的人摊开来想办法共同解决。
从什么时候开始,痛苦变成了一种展览品?
人类用最后一点默契,费尽心思把自己的痛苦矫饰成一桩艺术品,在朋友圈里纷纷展出,且互相点赞,好像这样,每个人都俨然是位痛苦的艺术家了。
难过,似乎有品位。
不能分享痛苦的爱情,本身就是一种失败
有一个女性朋友,近来要结婚。
开始闹分手。
和男朋友谈了7年,临到要结婚了,才想起要闹分手。
男方很懵逼,7年来,从大学到工作,他眼里的女朋友一向乖巧懂事,一夜之间,像基因突变似的,他无所适从,也搞不清楚。
她父母,所有身边人都搞不清楚。但身在异地的几个好朋友,却都明白。只要翻开她这几年里,深夜发来的微信。
我们的无所适从,是开始于好几年前。
每个夜里,她总会从我们当中找一个人倾吐她的不快。她的抑郁,脆弱,抱怨男方的不懂事,下定决心想分手,诸如此类。一开始,我们绞尽脑汁帮她梳理分析,想从混乱中挖出她真实的想法,并支持。
但行不通。
只要倾吐完了,回到大白天,她又变回了那个乖巧懂事的女生。对男朋友百般温柔,从不吵闹。
我们慢慢接受这样的她。以为她是为了维系他们之间的感情,以为她过于爱他。所以需要找个遥远的垃圾桶,定时清理心里的痛苦,好让身边的爱情茁壮成长。
但不能分享痛苦的爱情,本身就是失败的。
回避,只会导致没有人懂得你的痛苦
如果一个枕边人,每天只能看到你的喜乐,却从不知道你的哀怒。
你确定,你们真的很熟吗?
似乎在朝夕相处的人面前,不管TA是爱人、同事、朋友,我们越来越倾向于做个乖巧懂事的人。
成熟,独立,理性,从不表现脆弱,从不崩溃。
生活里的狼狈,我们要么矫饰一番当个战利品一样晒在朋友圈里,好变成一个有故事的人;要么找个千里之外的树洞,藏着掖着,好像这样就能瞒过自己。
那些狼狈不堪,似乎这样,就能体面一点。
但我们往往用这样的方式,回避掉了真正亲近的人。
当我们把自己包装得很好,却连自己对自己都模糊不清。
而当我们非常擅长表面地相处,从不深入一个人的痛苦时,也把自己变成了树洞,全世界都开始跟你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