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到李校长是在学校的签约会上,在会上李校长主张的“全学习”方法让我特别感兴趣,第一次听到“生态教学”,李校长每讲一个点都会带上一个例子比如,李校长讲到作为英语老师,李校长不带着学生领读英语,让学生读出来,表面说是自己口语不好,但是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口语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方法启发了我,我是不是也可以把这样的办法带到课堂中?还有小组评分量化标准,我也是记忆犹新,往往课堂上都是只要答对了就给分,而李校长的量化标准上给出来不同层次的答案给予不同的分数,让学生更主动去探索发现,全学习的理念我想也是李校长多年经验积累下来的。
读了这本书给我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一名教师,专业的知识背景更需要各种书籍的帮忙。与我目前教学最相关是前三章,第一章读了两遍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第一次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翻开这本书觉得第一章不正是我需要的吗,我得按照这上面的做起来,不能急于求成,稳中求胜,战胜懒惰的自己。可以说第一次的读书是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需要日后的不断学习,积累和探索。
第二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住了几句话在第二章里面有一句“教师只有拥有广阔的专业知识背景与宽容愉悦的生命底色”。改革教师教育学生的风向标 ,读了崔老师的例子想到了去年下学期时候的一次教学活动,那时候小小组合作和导学案已经是大家熟悉的一种教学方式了,我也用了一段时间,也遇到了书中写到的,学生自学一遍老师我再讲一遍,结果是学生反馈说这样上课太忙乱了,没有效率,而且很多东西都没记到脑子里,单纯的书面记忆。后来就不了了之了,回到了传统的授课方式。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知道了我欠缺了很多东西,首先教学方式虽然转变了,但是还是传统的教授形式,换汤不换药,而且换了更劣质的汤,浪费了学生很多宝贵时间,
我们可以向前辈学习,向同事学习,向书本学习,但更要善于反思我们的学习,反思我们的教育对孩子们的影响,这样生命的成长才会鲜活起来。还要相信自己,当你充满虔诚地想学习、想成长时,你的努力与真诚一定会感动那些名师名家,他们甚至会主动来帮助你。要想真的有一种适合学生的好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是需要很多理论依据结合实例为依据进一步改进的,在这个过程中我缺少了一份热情、一份坚持、一份责任和一份研读著作的耐心,读书能够让我及时改正,找到新的出路。
读了前五章内容,有的离我很远,比如工作十年后教师瓶颈期;中层领导成长;比如如何与家长合作。有的与我息息相关,比如新教师成长;教学中隐藏的问题;与学生的关系。但我想李校长传递给我们的是要多读书,不能忘了写作,得抓住前辈的经验,拥有广阔的专业知识背景与宽容愉悦的生命底色,等等。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要不断的学习、应用、感悟、反思,我希望我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够在名家的指引下不断成长,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