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文章分别分享了除夕、初一、初二的习俗,今日开始初三习俗的分享了。
大年初三,不走亲戚少串门儿,多给耗子留点儿食儿!
通过分享《中国年:正在消失的记忆》这本书,共同了解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最吉祥、最温馨的新春佳节的来历及传承。
本书作者王封臣,著名评书家、国学教育专家,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先生入室弟子,大学“评书”学科教学标准制定者,“评书讲国学”课题开创者,中国教育电视台“国史演义”主讲人,北京广播电台“打开文化之门”特邀常驻嘉宾,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曲艺专业古典文学特聘讲师,北京宏志、八一、和平街等多家中小学校特聘国学讲师。
本书以说书讲故事的方式,生动讲述了中国传统广义上的春节长达五十余天的民间习俗和掌故传说。从腊月初八一直到来年的二月初二,每天都蕴含着知识。
书归正传,现在详细介绍一下大年初三习俗。
①大年初三的传统习俗与历史记忆
在宋代,正月初三被称为“天庆节”,是宫廷的重要节日。宋真宗因“天书降世”而下诏,将正月初三定为法定假日,官员休假五日,因此也被称为“小年朝”。
民间认为正月初三是谷子的生日,这一天需要祭祀祈年,并禁食米饭,寓意为庆祝谷物的诞生。
在一些地方,正月初三被称为“赤狗日”,认为遇见红毛狗是不吉利的。因此,这一天人们通常不出门,而是在家中祭祀神灵。
安徽称正月初三为“谢年”,厦门一带则有“初三不登门拜年”的习俗,人们关闭门户,祭奠亡灵,并有谚语“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表示这一天可以晚起休息。
②大年初三不走亲戚的历史由来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在福建、浙江、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频繁骚扰,给当地百姓带来了长达八十年的灾难。
因倭寇的侵扰,福建沿海地区的百姓在正月初三这一天避免外出走亲访友,以防遭遇危险。这一习俗逐渐流传下来,成为当地的文化传统。
初三不走亲戚的习俗不仅在沿海,在一些内地地区仍然如此。这里有个流传很久的故事,故事主人翁朱买臣是古代一位著名的读书人,虽然生活贫困,但他始终坚持读书。之后因贫困而被妻子崔氏嫌弃,甚至被迫写下休书。然而,他并未因此放弃自己的志向,继续努力学习,最终取得了成功。
据传说,这个崔氏改嫁的那一天正是农历正月初三,所以长期以来汉人以这一天为忌日。男人不出远门,女人不外出做客,才留下了初三不访亲友的这么一个习俗。
③初三晚上“老鼠娶亲”
1、“老鼠娶亲”的传说
在民间传说中,正月初三被称为“老鼠娶亲”的日子,也叫“老鼠庭女”。据说这一天晚上,老鼠会举行婚礼,因此家家户户常能听到老鼠的吱吱叫声。
2、习俗的象征意义
为了不打扰老鼠的“婚礼”,民间有一些特别的习俗,如在晚上减少活动,甚至会在家中摆放一些食物,象征对老鼠的祝福,希望它们不要再偷吃粮食。
3、文化背景
这一习俗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敬畏,也体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一种和谐共处的文化理念。
《中国年 :正在消失的记忆》中的第七章内容“大年初三”中还生动的讲述了文艺作品中的老鼠、老鼠为什么是十二生肖之首等很多有趣的传说故事,如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购买纸质书认真研读。
愿您新的一年,好运连连,财源滚滚,万事如意!
各位同仁,若对上述文章有任何见解,欢迎留言或关注同名公众号交流,共同探讨。谢谢!
-----END-----
作者介绍:东哥,75后,211大学化工专业毕业,注册安全工程师,混迹职场的化工安全人,共同分享读书、安全知识解读等内容,与你共探书香安全之路......
声明:本文章中资源均来自网络,分享目的仅供各位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相关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