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久之前就想写关于这一课题的内容了,迟迟没有动笔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一直搁置,或者是说没有真正把自己的思绪整理好,就会有种担心不够真实还原最初的自己的那种心情吧。嗯,我想大概就是这样的原因最接近真实。
终于也忠于内心找到了这样的合适而自然的契机,那么,废话不多说,就开始把自己的心声以文字的形式去叙述出来吧~
可能从初中开始(也许是因为小学期间的快乐时光全部都是在户外发生的),开始变成了一个耐得住性子的文静的小女生了,至于原因为什么呢?那就是因为我交到了一个可以陪伴终身的朋友,就是我的书。因为书的存在,我可以一个人呆呆的在家坐上半天也不嫌累,因为它已经把我拉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在哪里我可以看不一样的风景,遇到不一样的人,体验不一样的生活状态。
准确来说,大学的第一年给我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新生活和世界,我本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最难以接纳的并非生活中的快节奏或者忙碌,而是生活中的碌碌无为和空虚乏味,后者那样的生活才是真正让我厌倦的、想要逃离的。所以,这样个性的我在大一的那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加入了三个社团,捡了三个我最感兴趣的地方,也许我觉得是鱼就该回到自己觉得舒适的水域,所以我选择了学生会的宣传部,礼仪队和电视台。这些领域不但让我可以合理运用自己擅长的文字功底内容还可以给我足够广阔的平台打开自己,学习新技能,克服有些社恐和胆小的毛病。
可贵也是值得庆幸的是,大二那年无意中在图书馆门口看见了我们学校和留学中心联系一起组织开办的访学活动,我一眼命中英国牛津的访学,而我本就是一个具有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会义不容辞的果断选择性格的人,所以,我立刻去多方了解和打听,当我把一起信息了解清楚之后,我给爸妈打了电话,说出来我想要在寒假期间去参与这次活动的心愿和打算。
那时侯的我带着一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往直前和一份想要什么我就会努力争取的自信,落足现实,第一步:英语过关,四级当时我已经通过了,那就着手准备六级吧,我这样想,也能为后面去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所以,我给自己定下来决战六级的“短跑”目标。从六级的准备到备考,好像零零散散就用了大概三个星期不到这样的时间,所以,我拼命的学,累了就告诉我自己,你六级都过不了,即使去了英国也是才不配位,到了那边做一个哑巴和盲人的体验感绝对会很低。
也许就是这样的信念,加上妈妈的反对和不放心,反而给了我更多的勇气和更浓烈的斗志。不久之后,六级成绩出来了,虽然没有特别高,但是在我那样的短期压榨自己的情境里,能飘过对我而言还是大体算高兴的一件喜事。
在伦敦的那段时间,也许是我除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以外,最快乐的一段岁月了。遥远的国度,陌生的面孔,新奇的文化,充斥着各种艺术气息和温柔善意的世界,任何一项都足以让我动容,打动我,让我激动,让我深刻。
这里可能会旁白多说几句,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从小就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我为什么选择,我如何选择,为什么我不喜欢,为什么排除掉这一选项,也许算是“清醒”吧。当然,我亦是一个选择了就会去努力守护,拒绝了的就不会后悔或瞻前顾后的人。因为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为自己的选择买单的责任。
所以,即使那个时候面对着身边最亲近的人的不放心、不信任和不支持,我依然一意孤行,带着自己莫名的勇气,没有争辩,踏上未知的旅途。
真的很感谢当初的那个自己,如果不是那时候的外人看似无厘头的坚守,也绝对不会有后面的花开。
在那里,我遇到了温柔体贴的房东,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开朗的、内向的,独立的、依赖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我们一起做饭,一起学习,一起做任务,一起斗嘴,一起哈哈大笑,一起吐槽牛津老师的语速太快,又一起憧憬担忧着未来。
那段短暂而浓墨重彩的岁月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又为我的属于自己的故事的后来埋下了伏笔,而当时的我,都是不知道的。就像曾经我在某篇报道上看见:“你看过的每部电影,每一本书,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对你有影响,对你起作用。”
我不是个人云亦云的人,所以我知道不是因为身边的人选择了留学或者怎样我才记得改变父母给我规划好的本来的轨迹,也许是那次的回忆太美好,才让我为自己多打造了一条选择。
本来以老爸对我的要求来说,就是考一个内地的211,苏州大学是老爸为我量身设定的选项,而苏大的文学院也是路人皆知的,甚至那个时候的他都说,你就算再不行,考个本校的研究生总可以吧。也许我从来就不是乖乖听话的女生,所以我下意识地去质疑他:本校我们只有马克思学院,我不想学政治也不想读哲学,所以,我拒绝。
你只是为我一个研究生的学历,而不是真的知道我内心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你这个理由我不会接受的。
那你想干嘛?老爸和我谈判。我要出国,还是去英国。
我不同意!一向对我有求必应的老爹突然发了火,我也很不理解:“为什么?你给我理由。”太远了,一个女生去那么远的地方能学到的知识没有健康安全更重要。很多传统却我没法摆脱掉的东西向我扑来。
我不是个不讲道理的人,那各退一步,刚好那个时候我在大三做了个香港的线上项目,拿到了香港一保险公司的管培生的名额,我想到了,那我去香港可以了?
所以,阴错阳差下,我把目标转移到香港,那就开始,很多东西不是你想要就可以得到的,这个道理我是懂得的,所以我顶着各种复杂的因素努力去考雅思,一次次一个人订酒店,一个人打印考试材料,一个人备考,一个人考试。
那个时候我沉浸式地去发奋,没什么别的企图,只是想拿到自己梦校的一张珍贵的入场劵,用行动证明,我有资格。
这里也很感谢那个时候陪伴我的、支持我的几个朋友,也许我们本来就互相懂对方,互相理解,又或许是我们有着相似的目标,就像吸引力法则里的魔法定律在现实里上演一样。
大学最好的朋友苦心学日语,她选择去日本,还有两个学雅思的朋友,一起准备朝着英国奋斗。现在的我回忆起来还是很感谢她们陪伴在我身边,因为难过的时候不是我一个人,我们有着共同的心理感受和心路历程,而本来的我的性格中的一些小毛病也在遇到这些人的时候被疗愈,被感动。还记得那个压力很大的图书馆学习的晚上,我本来是个喜欢一个人学习不想被外界打扰的人,但是那个朋友喊我一起去天台看夕阳,吃外卖,学完的晚上又去楼梯间给我放了她喜欢的爱豆的mv,把她的困苦她的真实感受和我倾诉,我当时就会想,原来,我们真的想的都是一样的啊。很庆幸也很感谢遇到的这少数却珍贵的人。
一次次的刷分,和不太熟的老师凑时间等他们写推荐信,找中介,开各种手续,跑了n次教务处,遇到过冷脸的老师,遇到过帮助我的人,一切都是我20岁最可贵的回忆,我想。
就像后面我收获了成功的消息,我喜大普奔,将最酣畅淋漓的快乐传播给身边的人,而那个好朋友得偿所愿地去了日本,另外一个去了格拉斯哥,我们互相拥抱,祝福、然后各安天涯。
这大概,就是我青春时期努力的故事啦,也许,有没有为某一个人拼过命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的,但是,能为自己的理想做一次义无反顾的守护,也算个不错的记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