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热的房市,群羊的效应,房子已打乱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在围绕着房子而运转。
没房的或改善型钢需购房者在焦虑中奔波于各个楼盘之间,高企的房价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
有房的购房投资者也在匆忙中奔波于各个楼盘之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焦虑使之慌不择食,冒着接最后一棒的风险,飞蛾扑火般冲入房市。
房市像脱缰的野马般狂奔。尽管政府反复宏观调控,反而越调越高、越控涨得越离谱。一切都在不可逆转的印证着:上帝让其死亡,先要令其疯狂。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什么体制下都一样,人性的贪婪与恐惧,不崩盘永远停不下来。
这一切,像极了蚕在织茧。看房、买房、首付然后把后半生交给银行。生活中的所有元素都变得可以忽略不计,还按揭成了巨无霸问题。愚公移山精神重新回归我们时代。
没心情领略山川之秀美,世外之桃源;没味觉品尝海鲜之生猛,果蔬之清爽;没兴趣欣赏诗书之精华,琴瑟之雅韵。
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习惯了为生活疲于奔命,不期而至的富足,却不适应享受生活。世世代代逼仄的生存方式,我们习惯了给予和付出,不习惯拿来和索取。活着从来不是为自己!
我们在欲罢不能中变得木纳,早已忘记一生中还应该有更多更重要的东西,仿佛世间只有一种活法儿。
套上这把枷锁固然有社会原因,但太多的中国人还没有走出3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式的传统,即使作茧自缚,固步自封,也心甘情愿,在所不惜。
既然买房是为了改善生活,如果因它而不堪重负,那意义何在?
如果我的孩子因买不起北京的房子,而在北京周边置业,未来的生活,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在北京至郊县之间的路途上度过。那么,即使她有再好的事业,我也不赞成她过那种生活。
我们始终要明白做事业为了什么?
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为什么被一个没有生命的东西束缚住?是该到了抛弃旧思维的时候了!
其实我们中也有活明白的智者,在我们这个中等城市里,我所知道的一个大姐,今年已经60多岁了,会玩儿会生活,帮孩子付了首付,她也有普通的房普通的车,但从不拿那个当成生活中多么重大的事儿,她把生活中的各种元素打理的井井有条,举重若轻,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外旅行。健康的体魄,开朗的性格,渐渐的,她的身边聚拢了几百人,跟她潇洒走天涯,成了我们城市的一个传说。
与其还在现实中挣扎,不如跳出来做个旁观者,你会发现,一切没那么迫切。然后,轻装简从,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远行,换一个角度看看外面的世界,你的改变将与众不同。
想起了那句冷幽默,家有房产千间,最后装你的就是那个小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