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当作家和成为演技派优秀演员多大程度靠天分,如果以下四个选项给你选,你认同以下哪种情况?
A.基本归因于天赋,后天提升有限
B.其中某个训练可塑造,另外一个主要靠天赋
C.天赋虽然重要,但完全是后天可训练的
D.天赋不重要,都是后天可训练和培养的
不知你会选哪个?我猜大多数的选择偏向于A和B,因为我们在长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观念——某些技能,比如创意写作、表演艺术,甚至是领导力和同理心,大多依赖于天生天赋,难以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来获得。
但是,美国在创意写作和表演艺术教育方面的实践,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的视角:通过结构化的训练方法,即使是被认为“不可培养”的技能有时也能被拆解、学习和提高。本文将以创意写作和表演技能的提升为例,探讨如何将这些技能转化为可训练的动作,并提供给企业成人学习培养领域一些启发。
创意写作:技巧的系统化学习
在中国,大学中文系通常会开宗明义告诉学生,我们不培养作家,而是培养“语文工作者”,言下之意,作家很难靠学校培养出来。
然而,在美国,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被视为一门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来提高的技能。通过写作工坊、阅读与分析经典和当代作品、学习具体写作技巧(如故事结构、角色建设等),创意写作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不仅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而且发掘和塑造自己独特的写作声音。这种教育模式的成功在于它认识到,虽然创意和灵感的确需要某种天赋,但写作的技巧和工艺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实践来掌握的。
一个典型的创意写作课程通常会包括:
基础写作技巧:如句法、用词选择、叙述视角等。
故事构建:包括情节发展、角色塑造、环境描写等。
创意激发:采用不同的创意写作练习,如图像启发写作、随机词语激发等,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激发创意思维。
训练重点和着眼点是:
持续创作与反思:鼓励学生持续写作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修订。
批判性思维:通过工作坊形式的学员互评,学习如何批评性地阅读文本,同时接受他人对自己作品的反馈。
模仿与创新:通过模仿经典和当代作品的写作风格,学习不同的叙述技巧,从而在模仿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独特声音。
以下是国内创意写作先驱复旦大学中文系王安忆教授借鉴美国创意写作训练思路,在复旦开设创意写作课程当中经典的教学实践“工作坊”和“故事接龙”的做法,从中可以窥见创意写作的训练手法。
“工作坊”将学生分为两个或三个小组,每小组7-8 人,每堂课讨论一个小组的作业,依次轮替。所有小组轮完为一周期,周期小节后进入下一阶段,直至课程结束。“工作坊”具体分为“命题”“发展”“结尾”三个阶段。“命题”阶段,王安忆要求学生前往指定地点(如田子坊、鲁迅故居、宰牛场“1933”)采风,并根据空间特点,将自己的观察或感受虚构成一个“小说开头”。“发展”则是“工作坊”的主体阶段。按三组一个周期为计,一学期至少可以开展四个周期,意味着“小说开头”接下来至少有四个发展机会。学生可以根据故事的需要,或发展铺垫,或翻转倒置,在每个周期里生发出故事的新片段,再在“工作坊”里即时讨论,循环往复,最终形成完整小说。
比起单打独斗地完成“工作坊”作业,“故事接龙”的任务相对比较轻松。王安忆会从学生提供的“小说开头”作业里挑出几份,再由学生票选出一个最想发展的开头,“故事接龙”便开始了。形式上简单,内容上还有更加困难之处。“工作坊”的命题还依托于一个真实的外部空间,“故事接龙”的命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则完全属于虚构。因此当“故事接龙”有一些情节卡顿时,学生们便群策群力,从各个角度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你一言我一语地把这个小说开头编织成完整的故事,形成集体即兴创作的氛围。
表演艺术:从内在到外在的训练
同样,表演艺术教育在美国也采用了结构化的训练方法,包括方法派演技、实体训练、角色研究和情景实践等。通过这些训练,演员能够从内在情感到外在表现,逐步提高他们的表演技能。即便是对于那些看似需要天生天赋才能胜任的角色,如深入理解复杂人物性格,美国的表演艺术教育也展示了通过学习和实践,演员可以在表演中展现出高度的真实性和深度。
方法派表演训练通常会包括:
情感记忆的探索:通过引导演员挖掘和利用个人过去的情感经历,增强角色表演的真实感。
身体和声音训练:通过身体动作和声音练习提高演员的身体意识和声音表达能力,使其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表演。
角色深入分析:从文本分析到角色背景构建,帮助演员深入理解角色,塑造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
训练重点和着眼点是:
从个人经验到角色表达的转化:鼓励演员将个人的情感经历转化为角色的情感输出,实现个人与角色之间的情感共鸣。
身心一体的训练:不仅注重演员的情感训练,也强调身体和声音的控制能力,以全方位提升演员的表演能力。
场景实践与即兴表演:通过具体场景的模拟和即兴表演练习,增强演员的应变能力和现场感染力。
具体的训练方法而言,在表演艺术中,方法派演技的一个核心练习是“情感记忆(Emotional Memory)”。演员被引导回想自己生活中的某个强烈情感经历,并尝试在表演中复现那时的情感状态。这项练习帮助演员学习如何利用自己的情感经历,为角色赋予真实感。另外,“松弛感练习(Relaxation Exercises)”也是基础训练之一,通过放松身体和呼吸控制,帮助演员消除紧张感,更好地投入角色。
方法派的经典练习
1)椅子放松练习
在"方法"派的放松练习中,椅子几乎是运用最多的道具。
摆放一把靠椅,要求演员将首饰挂链手表等摘除后,侧坐在椅子上。胯呈四十五度角展开于椅子一端.(也就是一条腿放于椅子中央,一条腿放于椅子侧面)上身摆正,背部自然靠着椅子靠背,头后仰至椅背,两臂自然下垂,手指放松,闭眼。然后分别抬高一侧大腿,在空中做画圈动作。腿部放松完毕,振臂同时发出强烈的爆破音:"哈".
Maria教授介绍说:对于方法派的演员来说,"椅子练习"在他们表演课的第一周中,都是在训练最开始的四十五分钟内进行,这足以说明"椅子练习"的重要性。他们的表演课接下来的四十五分钟会进行"感官练习"。其实这两个练习都不是单一的项目,而是拥有多个训练内容和目标的体系,都是为演员打开"五感",并且建立信念感行之有效的方法。
2)感官练习
"镜子练习":当前面的"椅子练习"已经真正的让演员熟悉和体会的时候,就可以做这个练习了。让演员对着镜子,看着自己,梳头或刮胡子等,观察自己,审视自己.观察每一动的细节,体验每一个微小的感受。这个练习也是"感官练习"中唯一需要睁开眼睛做的练习.
(2)"触摸练习":用"丝绸","沙纸"等这样质感反差根大的物品,让演员去触摸它们,感受和记住它们的不同.
(3)"味道练习":用类似于巧克力,柠檬汁等刺激味觉嗅觉的食品,让演员去闻和品尝,不光要记住食物味道上带来的刺激,也要感受食物的软硬等等.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美国的创意写作和表演艺术教育之所以能成功将看似依赖天赋的技能转化为可训练的动作,关键在于它们的拆解和系统化训练方法。这些方法共有几个核心要点:
分解技能:将复杂的创作或表演技能分解为更小、更具体的技术和练习,如写作中的句子结构练习,表演中的情感记忆练习。
重复实践:通过不断的重复练习,加深学习效果,使技能逐渐内化成为自然的表达方式。
个性化反馈:在写作工坊或表演课程中,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帮助学生识别和改进自己的弱点,不断提高。
理论与实践结合:强调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结合,确保学生不仅了解技能的背后理论,而且能够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通过这些方法,创意写作和表演艺术教育不仅仅教授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情感深度。这种教育理念和方法为企业成人学习培养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即通过系统化和结构化的训练,我们可以有效地提升甚至是那些看似依赖天赋的技能。
这些实践,不仅为那些追求艺术创作的人提供了方法,同样也为企业中希望提升员工创意思维、同理心和领导力等“软技能”的培训提供了启示。
1.看似依赖天赋的技能在培养上是可行的
首先,美国的教育实践启示我们,即使是传统上被认为依赖天赋的技能,如创意写作和表演艺术,也可以通过系统化的训练方法进行学习和提升。这打破了“天赋论”的局限,强调了后天努力的重要性,为企业员工的技能提升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2.分解技能的方法论
通过将复杂的技能分解为一系列可学习的小单元和步骤,企业可以更有效地设计培训课程。例如,领导力当中的组织体感可以被分解为情绪识别与洞察、有效倾听、共情、非言语信息捕捉与识别等多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这种方法论不仅适用于艺术领域,同样也适用于商业和管理领域中的技能培养。
3.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美国的教育实践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这一点对于企业培训尤其重要。在培训中融入实际工作场景的模拟和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提高培训的效果和工作的效率。
4.持续反馈和迭代改进
类似于创意写作和表演艺术中的工作坊模式,企业培训也应该提供持续的反馈机制,让员工能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基于反馈进行课程内容的迭代改进,可以确保培训始终贴近员工的实际需要和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
结论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了解如何将“不可培养”的技能转化为可学习、可训练的技术,对于个人发展和职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在创意写作和表演艺术教育方面的实践,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路径,证明了通过科学的训练体系,几乎任何技能都是可以被学习和提升的,这为我们设计职场成人学习训练项目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