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不止烧纸上贡
每年清明,祭祀先祖是最重要的活动,烧纸上贡又是主要的祭祀形式。每当此时,在外奔波的游子不管多远都会回到家乡到祖坟上烧点纸钱,摆些贡品,以表达后人对先人的思念之情。物品不多,仪式简单,但其中浓浓的思念之情却延绵不断,因为烧纸上贡并不是清明的内涵,其中的文明传承才是祭扫的真正目的。但这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清明祭扫慢慢变了味道,烧纸的花样开始变多,纸钱之外还有人与时俱进烧房子、车子、手机,甚至有人烧“二奶”;贡品也变得越来越丰盛,水果点心之外还有各种美食佳肴,甚至摆起流水宴。这些不文明祭扫现象,一味追求仪式上的夺人眼球,却忽略了清明习俗的本质内涵,应该加以引导和制止。
清明祭扫,首先要“清”。清,一方面指祭扫的环境要清净肃穆。家族成员在家长的带领下一起到祠堂、墓地给祖先扫墓、祭祀,祭奠祖先、缅怀先人,本就应该庄重肃穆,在仪式中表达对祖先的追思之情。如果祭扫时吹拉弹唱、鸣炮放鞭,一群人打打闹闹,既破坏了清净肃穆的祭扫环境,也是对祖先的不敬,更是对中华孝文化的亵渎。清,另一方指的是祭祀的心态要心清气正。清明祭扫,本就是家族一起缅怀先人的祭祀活动,现如今却有些变了味,成了一些人摆阔炫富的活动,这就让本来单纯的祭祀活动多了一些浊气,应该及时正本清源。
清明祭扫,重点在“明”。清明祭扫在追思先人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在于传承家风。家族成员祭扫之际,长辈们跟后辈们讲述上一辈艰苦奋斗、创家立业的故事,一方面忆苦思甜,另一方面也将家族一代代的成长经验和教训传承给后人,让后人明明白白知晓先人的言行,家族的传承,在之后的行为处事上加以警示。与此同时,“明”还指社会文明的进步。整个社会是由一个个小家庭组成的,家族文明的传承和进步也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通过清明祭扫让美好的家风影响每一个家族成员,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清明祭扫,应该清清爽爽,明明白白,不要只专注于烧纸上贡,那些都是形式,如果能够通过清明祭扫实现文明的传承和进步,即使没有烧纸和贡品,祖先也会欣慰不已。每个人都是清明祭扫的参与者,我们要清自己的心,明自家的礼,坚持下去,社会文明就会不断进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