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李政涛老师的文章《教师这样做高质量教研,成长是自然而然的》和陈大伟老师的《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中》的观点,李燕娥老师做了梳理,现摘录如下:
第一,把握前沿
什么是前沿?字面意思是,防御阵地最前面的边儿。比喻科学研究中最新或领先的领域。在这里指学科发展中最新趋势、理论或技术,通常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引领性。
本案中教师如何把握“前沿”?即观课教师提前了解所观课的相关材料,如在单元教材中的位置、一些背景资料,以及该单元教学目前国内已有的想法和做法。
第二,教学尝试
如果有时间可以在自己的班里试一试,只有自己试了才能产生问题。如果与授课教师不是同年级,则可以回顾自己上课时的情景作出教学还原,也可以对教学进行假想,“假如我来上,会怎么样”,然后理出最基本的教学框架。
第三,提出困惑。经过自己的尝试或还原或假想,每个老师的心中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就会有所了解,也能产生出问题,当然也有困惑,带着学习者的心态有目的地去观课,必定会大有收获,有这样的观前准备,在议课时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
第四,教师观课
授课教师按照预设开始课堂教学,观课教师进入观课状态。这时观课教师要深入学生,既观察老师的做法,更要观看学生的反应,细致地去分析教师课堂教学中一些好的做法,对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和故事深入分析,挖掘教学环节背后渗透的教学理念和教师的想法。
第五,观后反思
观完课,教师要有时间对这节课进行回顾、整理、反思,填写课堂观察表。这个时间大概安排10分钟左右,太短了会填不完,太长则造成了时间过剩。
第六,教师议课
这是核心环节。这一环节中主持人的作用很大,如果没有有效的组织议课,会使观课议课形成表面化、形式化,久而久之,教师教研将不能顺利开展,这是很多教师教研活动低效的根源。
议课环节中,授课教师可以先说课。其次,观课教师描述有价值的课堂现象与故事,提出讨论的问题。接着,授课教师回应,说出自己的设想和思考,并反问观课教师“如果让你处理,你会怎么做”,观课教师作出回应,并报根据问题进行课堂重构。最后主持人组织大家讨论,形成成果。
其中,最关键的两个环节,一是,把握前沿;二是观后反思。把握前沿,让观课教师走在观课之前,对所观课堂作了前瞻性的思考,了解这篇课文教学在当下教师中已有的做法和想法,了解有关课文的相关资料,还能尝试实践,对于观课议课做足了准备,是有备而来,对于教师成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观后反思也是重要的一环。首先,要对授课教师的课进行反观,教师可以对照观课记录,对所观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梳理,理清教师的教学思路,理出课堂教学中值得学习的方面,梳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主张,再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生成课堂教学中最值得讨论的问题或最值得研究的故事。最后,再完成观课议课记录表。
陈大伟老师说,“‘千金难买回头看’,只有反思才能把上课的经历转化成为经验”。试想,大家奋笔疾书、若有所思,时而紧皱眉头,时而恍然大悟的过程就是自己与自己对话,与授课教师对话,就是教师与课堂教学对话,只有这样,观课才能走向深入,“此刻的活动才能促进最有效的教研,才是所有参与者任务明确深度参与的思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