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质其实是懒惰的,除非找到某种特别的理由,否则大多数人最终还是会选择维持现状,而非做出改变,比如我。
从兰州回来后,我就感觉自己变懒了。对自己也没有了“每天写字,记录生活”的要求,一旦内心里放弃了这个目标,或者选择将就一下,那这就像那一点点蚁穴,一点点撕开堤坝,最终面目全非。看一下我过去几天的文字,即可知晓自己有多将就。而且昨晚上,我其实还是很想写一点字的,但拖着拖着,时间就真的流失了。过了零点,我便放弃了。
今天,我意识到即使我已习惯了现在的生活,也必须有所记录,否则,过几天我会连自己想了什么都不知道。
今天两三点的时候吧,太阳晒的正浓烈,我拍着篮球出门了。因为以往都是在傍晚时分才会去篮球场,可那时天色暗得也很快,我总觉得不过瘾,于是今天我在一有“打篮球”这个念头之后,便立马出门。
墙根后,几个老太太还是坐在阴凉处,手里做些叠元宝、纳鞋底之类的小活计,聊天,消磨光阴。她们说此时去打篮球太热,让我凉快了再去。可我就是想去篮球场上拍拍篮球,使劲将篮球投上篮框。于是固执的没听劝阻。
篮球场上一点阴凉都没有,但北方但太阳只是赤裸裸的晒,并不给人想逃离的热的感受。于是我便在球场里独自欢腾。十几分钟后感觉到了热和疲累,正好子剑的自行车链子掉了,他摆弄了一会都没修好,我便和他一起修理。明明是小小的自行车,装车链子也并不是件难事,可我反反复复搞了好久,才非常巧合的把链子装好。想到这个才上幼儿园大班的小孩子,就可以凭借自己以往的经验,来做出尝试,而不是撂挑子回家,感觉让人佩服不已。
看到村子里的这些小孩子,用如此天性的方式过着童年,我不禁思考:哪一种童年更幸福?是城市里的童年幸福还是乡村中的童年欢快?其实,我原本是要竭力来证明乡村童年的欢快,可是当我写下问题时,我不禁想到自己也只是经历过一种童年,深入了解的童年也只有乡村这一种,所以我并没有办法对城市童年有所意见。
我只是觉得,幸福的方法果然有千万种。城市有城市的好处,乡村也不见得全是不堪。至少在我眼见的孩子,无论他们生活在哪里,都是欢快幸福的。
而我回忆过去,其实真的很少因为物质的不丰足而感到不幸。尽管我从小至今都未充分享受过充足的物质,我对此却也十分坦然。而真正让我心里面感觉难过或者不好的是,我的家人在我从小到家从未真正倾听过我。我小时候大概是因为心里寂寞和恐惧,才会写那么多的日记。我特别特别遗憾的是,我的妈妈只能是这样的妈妈,从来不会说话,不会问我的感受,不会听我说话,我觉得她从未了解过我。我的童年模板里有很多的好妈妈,而我妈妈从来不在其列。大概也是她自己生活的太辛苦了吧。
我觉得正是因为这种寂寞,我对自己没有信心,同时因为人生的虚无,我觉得自己不敢生孩子。以后我想尽可能做个丁克。
而我眼前所见的小孩子们,大概也是还不至于敏感到关注自己的家庭环境和沟通氛围,他们只是尽可能的撒欢疯玩,也会因为一些些小委屈就撒泼打滚,但绝大时候,他们,矇昧而欢乐。但愿这幸福可以持久一些。
我的童年在什么时候画上休止符的,我不清楚。但从上学开始,我就不知不觉变成了一个非常敏感的人。我心里有强烈好家庭好父母的模板,可惜我怎么也无法改变。所以我内心里一边倔强,一边又十分自卑,尽管学习成绩很好,但那些成绩并没有给我带来特别良好的感觉,因为我在友情上有孤独感,在爱情上始终“爱而不得”,在亲情里又是顺从大过沟通。而我不知不觉,就到二十多岁了。
呼呼呼,忽然感觉跑偏了,怎么就从修车跑到我的童年去了呢?
修好车子后我把篮球留给子剑,因为他说要玩,便回家了。
回到家中,看书效率的确有所提高。
晚上,妈妈回来后,吃了晚饭,便又去篮球场打篮球。玩的很欢快。
玩篮球的时候,我不由得庆幸,在小学时候,没有体育老师的情况下,被一起玩的那些男孩子们教会了篮球规则,什么“打手”“走步”“三秒”都知道,不至于看篮球赛的时候不晓得规则是什么。也很庆幸在小时候,可以参与当时只有男孩子玩的篮球游戏中,享受着体育竞技的乐趣。
其实很多时候,我都忘记了我的童年和过往,可是回到村子里,一切便又回来了。环境具有神奇的力量,回家的最初几天,我感觉到的是肮脏与种种不便捷,我迫不及待想要结束这种生活,重新回到城市。可当我在这里待的久了,感受到的倒是很平静的幸福和满足,时间停滞了,外面的世界与我无关,我变成了旁观者,却无比满足。
这时候,我感到做一个有寒暑假的老师是格外的幸福。周末可以回村里,聊天打球,呼吸新鲜空气。有时间了还可以写一些字,做一些访谈,录一些视频,记录乡村的变迁,我想那一定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