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腊八节,很快就要到春节了。岁末年关,很多人都已经买好了回老家过年的机票、车票。回家陪父母过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情节。有父母的家才是家,与父母家人团聚,漂泊的心才有了依靠。也有人说,陪父母是为了尽孝。常年在外打拼的人不容易,也就春节才能回家看望一下父母和亲人,所以有一年春晚的歌曲《常回家看看》打动、温暖了亿万人的心。
可是,常回家看看就是尽孝了吗?我们扪心自问,是不是很多人回家后,父母忙着采购年货,辛辛苦苦做了一大桌子你最爱吃的饭菜,而你却心安理得地躺在床上睡了一上午懒觉?起床后,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做的丰盛午餐,吃完放下碗筷,开始继续刷微博、看微信、逛淘宝、玩游戏?他们忙他们的,你玩你的,好不惬意!午休后,再洗个澡,打扮打扮和同学朋友出去约会,逛街、吃饭、嗨歌、看电影·····深夜归来,父母多问两句还嫌烦,太唠叨?
再或者,你们夫妻二人或者一家三口穿得簇新,提着礼品来到父母家,踩着饭点来了,坐下就吃。吃完嘴巴一抹,床上、沙发上一躺,继续发微信、打游戏、追剧,晚上接着出去应酬、打麻将?美其名曰,陪伴父母?
我们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服务和关怀。还理直气壮地认为,我给你带来钱和东西了,吃的穿的我都给买了,我还不够孝顺吗?
试问,父母真的缺东西,缺钱吗?其实相对于物质需求,父母更缺的是与孩子在一起的心与心的交流、爱的陪伴。其实任何物质的享受都不能代替心灵的空虚和寂寞。我们回家,不仅仅是回家后我行我素,各干各的,而是要用心陪伴,不仅身体陪伴,还有心灵、精神上的陪伴。
不久前,一个朋友分享了一个图片新闻,说是一位年轻人回父母家后,每天晚上陪妈妈一起去社区跳广场舞,妈妈每天都笑开了花。这是一个深度陪伴的故事,让人感动。
我认识一位大姐,李丽老师,她今年五十多岁了,是北京十方缘老人心灵陪护中心包头区的负责人。多年来,一直从事着一项志愿者、义工工作:她和同伴们定期去养老院、敬老院,陪伴孤寡老人。陪老人聊天,体会老人的需求,有时候,哪怕什么都不说,就静静地陪着、耐心地倾听。她说:她们的宗旨是“对待老人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在就好,做就好,爱就好。”她们不仅对待自己的父母做到了深度陪伴,而且把这种关怀和爱,送达到了众多素不相识的老人的身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们的做法让人心生敬意!
孝顺父母,其实要真正理解体会父母的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对父母的需求感同身受。
还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小伙子去电话亭打电话,第一次拨号后挂掉,在旁边等候五分钟再拨第二遍。电话亭老板不解问,问什么?小伙子说,父母接听电话总是很着急,一次给妈妈打电话,妈妈跑的太快,不小心被门槛绊倒,磕破了膝盖。从此,我和妈妈就约定,以后我打电话都打两遍,第一遍响铃不用着急,我先挂掉,等你走到电话前我再打一遍。这样的细节让人感动,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是否对自己的父母总是粗枝大叶,缺乏耐心呢?
最近热播的主持人大赛中一位选手说,在各种假冒伪劣保健品推销以及电信诈骗泛滥的今天,老人群体成了受骗的重灾区,而唯独北京大妈不容易受骗。原因是,大妈说,都是儿女们经常来陪伴,常給打预防针的原因。因为缺少陪伴,老人心灵空虚寂寞,骗子就会乘虚而入。这位选手说的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她说:“我们要拿出儿童哄娃娃、青年人哄恋人、中年人哄子女、老年人哄孙子的耐心和热情,去对待父母,才真正做到了孝顺。父母笑了,你就孝了。”
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儿行千里母担忧。今天的我们,不得已在外求学、打工、谋生,学习、工作、生活压力大,每个人都在外面苦苦挣扎,年复一年,很多人都没有时间回家看看。直到有一天,接到家乡父母病重的电话,回家看到年迈衰老的父母时才惊叹,时间都去哪了?等到父母离世的那一刻才深深自责,我是不是太自私了?到父母离开的那一年的春节,你是否有一种不知道该去哪里过年的凄凉?父母在,家就在,父母离世,我们就成了无根的浮萍。有句话说得好:“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珍惜当下的每一刻相聚,人生苦短,离了你,这个世界依然还在;真正关心你、离不开你的,是你的至亲挚爱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