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我是一个粉刷匠
作者:了了讲故事
故事梗概:
起自校园的一段美好的爱情,由一首儿歌串联起的一段青春往事。
文章节选:
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忘不了大二的那个下午,罗小西穿着蓝色的连衣裙,提着高跟鞋,赤着脚,站在学校操场上,给我讲她去重庆的经历。
那双高跟鞋是我的,后跟有7cm高,是前一天早上,她硬逼着我脱下来给她的。
“夏豆豆,你这是哭了吗?”罗小西的声音传来。
“没有,你再弹一遍吧!”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或许敢面对心底藏着的这个人了,当回忆起,周舟弹奏《我是一个粉刷匠》的情景时,我应该不会再流泪了。
可是,夏豆豆,你为什么还在哭呢?
本文优点:
这一篇,是一个很好看的青春故事,那些发生在学生时代的,怦然心动的过往,被作者很好地抓住了。
细节不多,却都可以给人以画面感:那双7厘米的高跟鞋,男女同款的帆布鞋,蓝色白领的连衣裙,昂贵的三角钢琴,还有复古式雕花镂空的台灯,在桌布上投映下斑驳的光与影。
这都是青春的痕迹啊!
那些曾经拥有的疼痛和快乐,喜欢和错过,被作者的一支笔淡淡挑起,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
难免叫人读过,感同身受。
谁的青春不是充满了迷茫与奋斗,成功和遗憾呢?
短短的几千字,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作者在文字叙述上的功底,和情节的安排与铺陈,都很见功力。
我最喜欢的是中间的一段,夏豆豆和罗小西彼此羡慕对方,两个女孩愿意交换她们的爱情。看似不经意的语气,却巧妙地埋下伏笔,为最后情节的转折进行铺垫。
平淡而温暖的故事,到了最后,无论怎么的爱,也敌不过所隔山海,和匆匆流年。
故事的结尾给了大家一个小小的反转,原来这一切的故事,那么叫“我”感同身受,是真切的发生在“我”的身上,所以在多年之后的微笑和落泪,终于找到了应该的主人。
非常巧妙的安排,把一个遗憾的爱情故事,讲出了一唱三叹的委婉和转折。
彼时的少年已经长大,飞扬和放肆的青春,给每个人留下了什么呢?
胸腔斑驳的心还在跳动,那首旧日的儿歌,《我是一个粉刷匠》,音韵流淌,跨越了时光的温暖,永不消逝。
一点建议:
我很喜欢这篇文章,如果非要说一点不足的话,那么就是这几段简谱,夹杂在文字里面,非常叫人出戏。因为能看着简谱唱出旋律来的人,不是没有,但却不普遍。
我建议是,完全不贴出简谱,只贴歌词。
如果不行,那么文中在第一次出现简谱时,就把歌词贴出来,会唱的人自然知道是哪首歌,不会唱的人,一看到这歌词,也可以有些概念。以后再次看到歌词,就知道又在说这首歌。
文字给读者的画面感和内容,远远超过了音符。
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更漂亮。 刷完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 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我还想问一问,作者在选取这首儿歌的时候,有没有特殊的用意?我看懂了用一首天真烂漫的儿歌,来与《爱的协奏曲》或者《罗蜜欧与朱丽叶》对比的反差;儿歌也适用于最初夏豆豆和周舟打伞时随口唱的情节,那种最初最朦胧的心动,更适合在多年之后,由已做人母的女子,在孩子面前弹奏出来。
但这首儿歌的歌词,并没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不知在作者构思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有没有想过用别的歌词来代替。毕竟短篇故事,要惜字如金,如果能找到更合适的歌词,带一点双关的含义,可能效果会更好呢?
还有一点,虽然前面写的都是夏豆豆,罗小西和周舟的日常,希望作者可以稍微加以整理一下,几个人物和情节,各种视角的转换,描述中加了评论和感想,混在一起读起来,略微有一点散乱。
但这两点只是建议,毕竟这篇故事瑕不掩瑜,我非常喜欢。
以上点评,仅是我作为一个读者,读完这一篇文的一些感觉,不过是一家之言,期冀可以抛砖引玉,大家争鸣。
谢谢。
了解活动详情:点评直播间|文章征集活动
关注直播间:点评直播间 -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