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桓玄之乱是指403年十一月,东晋将领桓玄叛变篡晋的事件。
桓玄称帝不能长久的原因
桓玄(369年1月1日-404年6月19日),字敬道,小字灵宝,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人。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晋将领、权臣,大司马桓温之子。
桓玄的出身在东晋王朝群臣中是非常高贵的。他出自谯国桓氏家族,这是东晋是最有势力的强宗大族之一。祖父桓彝,当年过江南渡不久后在苏俊之乱中遇害。二十年后,桓彝的长子桓温(就是桓玄的父亲)出任荆州刺史,西灭成汉,北伐前燕、前秦,战功卓著,两次收复晋朝故都洛阳,一度权倾天下!只可惜桓温个人野心很大,最后废海西公司马奕,立简文帝司马昱,甚至还图谋自己做皇帝,结果遭到谢安、王坦之等大批世家大族的反对,只好在简文帝死后第二年跟着去了。
桓温共有五个儿子,他死时官员也很年轻,所以桓玄虽然出身高贵,但是在东晋晚期登上政治舞台,还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当时淝水之战刚结束,桓玄的小叔父桓冲也才去世,谯国桓氏家族正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桓玄在获得家族内部的统治权后,主动支持当时的荆州刺史殷仲堪起兵顺江而下讨伐权臣司马道子,最后吞并了殷仲堪的势力,又进讨司马道子父子,将他们消灭,顺利掌握了东晋王朝的统治大权。这一年是晋安帝元兴元年(公元402年),桓玄果断宣布废黜晋安帝,自己登上皇位,改晋为楚,开创了一个新王朝!
如果不出意外,桓玄所建的“楚朝”本可继东晋之后,成为中国南方一个新的王朝,中国的历史也将因此而改写。但是,桓玄忽略了一支重要势力的存在,那就是东晋中后期新崛起的中小贵族,这批贵族掌握着东晋王朝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北府兵。北府兵的原将领刘牢之在桓玄进军金陵的过程中被他“搞定”了,先是站出来支持桓玄诛杀司马道子父子,后来又自缢而死。但是,桓玄以为刘牢之死后北府兵就会听自己的指挥。事实证明,他错了。
元兴二年(公元403年)春天,北府兵的高级将领、刘牢之原来的部下,出身于低微的彭城刘氏家族的刘裕,联合了北府兵的各级军官,突然宣布起兵讨伐桓玄,兴复东晋王室。刘裕起兵后势如破竹,桓玄经营多年的势力很快土崩瓦解,桓玄不得不挟持晋安帝兄弟,溯江而上逃往自己的大本营——荆州。令人惊异的是,这是桓玄的政治身份,还是大楚皇帝。
不过,这位皇帝在军事上已节节败退,半年后就在长江中游被从四川打下来的毛璩的部下杀死了。桓玄死后,谯国桓氏还没有被杀的宗族成员,都北去投降了后秦姚兴,历时仅仅两年的大楚王朝,也就这样“无疾而终”了。
纵观桓玄立楚代晋的过程,最大的弱点就在于没有成功地平衡好门阀大族与中小贵族的利益。起兵推翻他的刘裕,就是中小贵族的代表人物。身为世家大族的谯国桓氏,在打破了东晋门阀政治之后,没有能够真正重建皇权,又被中小贵族刘裕所推倒。这正是桓玄个人,也是谯国桓氏家族的悲哀。
虽然桓玄最后被刘裕推倒,个人下场也不美妙,但是他所开创的事业,还是记载在了史册之中。今传《魏书》立有《桓玄传》,南朝初期的各重要人物,也极为重视桓玄的历史作用。东晋末代皇帝在禅位给刘裕的时候,甚至还说:“桓玄之时,天历已移。”坦然承认了晋朝的“天命”是被桓玄斩断的。只是因为桓玄没能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最后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其教训也深刻,其借鉴也久远!
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