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红梅名师工作室第四期的共读计划是阅读《语文教师如何做科研》,原计划从本月初开始阅读,可惜书籍没有到位,感谢程老师利用周末时间买书并帮我代购,今天下午期盼已久的书终于到手,赶紧翻起来,《选定研究论题的实用策略》争议即论题,任务即论题,矛盾即论题……《语文教学科研的基本方式》《语文教学科研的常用方法》《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写作的规范》等五章内容,从各个方面写出了语文老师做科研的方法。
序言部分,有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教师凭经验做出来了,但其实没有想清楚,因为没有想清楚,所以说不出,因为说不出,所以就没办法反思,他后面所做的就是原地踏步,所谓高原期就是这样产生的。”我现在不敢说是高原期,但绝对是个平台期,“持百谋而莫决,不如执一策而急行”,我以为这一策一定是写作,我曾通过写作,获得了远程预期的收获,但长期的输出,考验的不仅是毅力,更是积淀,原来积淀的那点东西都输出殆尽,坚持写下去不过是自我感动罢了,但不写罢又不甘心,很多时候有一种有力无处使,被捆住手脚的感觉。这时,因缘际会这本书出现在我的面前,当真是如获至宝啊!
第一章选定研究论题的实用策略,第一个方法:从热点问题、有争论的问题入手。记得一次网络培训,我曾询问当时的主讲人牛教授,写论文应该选热点还是常规点。现在想来,我更应该追问,如何切入热点话题 。书中写到一个例子,1989年鲁迅的《文学与出汗》论证是否充分成为争论的焦点,当时。双方围绕议论文的几个要素,各执一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著作者李海林从文本特质出发,以“不要忘却鲁迅杂文的特点”参与讨论。“论证充分不充分,根本就不是判断标准,它作为一篇杂文,根本就不需要论证充分”此论点一出,终结了这场讨论。这让我想起日常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时候也会遇到这种争论,看看这派的发言,有道理;听听那派的想法,有道理。搞得自己无所适从,转念一下,社会学科可能就是没有那么明确的是非论断,就这样吧!其实是放弃了更进一步思考,没有“找盲点”,没有想想这个问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本来可以产生的论题就这样白白丢失了。
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时时留心,关注热点问题的切入角度,寻找盲点,并多思考,如何落笔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