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诊室前足足等了2个小时。医生叫号叫到了我,就像等待命运宣判般紧张。几句话描述了我的病情,大夫放下病历本,两眼一抬,说“年轻人,你这种病我治不了”。
因为精神压力过大,三年“那位亲戚”都没有拜访,而且头发越掉越多,还随之出现了很多并发病症,如胆固醇升高、卵巢早衰、骨密度急速降低……所有的源头,来自于焦虑症。
我那时候的表情,像极了《我不是药神》里的吕受益,面对生死,每个人都软弱无力。
焦虑症没有确切药物可以根治,要治愈得靠自己。
01
《我不是药神》最大的赢家不是徐峥,而是真实的王传君。在他身上我看到年轻人少有的不焦虑和从容。
在电影中,他把白血病人吕受益这个角色演活了,戏中的人物就好像长在他身上,举手投足间都是上海底层小市民的真实流露。靠这部戏,王传君可以名正言顺进入国内一线实力男演员行列。
当时和《我不是药神》一起找他的还有《爱情公寓5》,他想都没想就辞演了。有些人说,这是王传君演艺生涯最正确的选择,也有大批人跑到他的微博下骂他“装什么装,没有爱情公寓,你能有今天?”
在这个追逐名利的演艺圈,王传君一向是清醒的,无论旁人如何指摘,他知道表演这条路到底通往哪里。
07年通过《加油!好男儿》出道,同期选手李易峰已经成长为“流量小生”,媒体们有一次特别不客气的问他,李易峰爆红,你压力大吗?
耿直的王传君,很自然地怼了回去:“关我什么事?我又不是他。”
为了生活他也接了不少所谓的烂戏,但他一如既往很清醒,人生在世,没什么比活出自己更重要的事。
在经历好友乔任梁离去、母亲去世、没有戏拍的一段人生低谷后,他给自己放了11月的假:穿着宽松的衣服,留着络腮胡,在异国的街道行走和思考、到话剧工作室帮人免费读剧本,仅仅为了接触更多真实的故事、剩下的日子被读书、摄影、写作填满。他用长时间静下心的沉淀,来修炼内心,磨炼演技。
没有这11月的静心修炼,就不会有如今的吕受益,更不会有我们看到的王传君。面对焦躁的娱乐圈,王传君懂得适时出走,因为他懂得,成为你想成为的,不要成为他们所希望的。
02
大学毕业后5年,我一直在互联网公司工作。
众所周知,互联网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到深夜2点,不能随意请假,每个季度还有全公司KPI通报,单独拎出来一项,都能把人逼疯。3年前,“那位亲戚”开始不拜访我,我没把它当回事,喝了几副中药,拿了几板雌激素西药,继续投身战斗,甚至比以前更努力。
每天早上吃早饭,我会边吃边看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一条条“毕业5年,你是如何和同学拉开差距的”、“00后已经月入10万了,你呢”、“30岁你还在找工作,好失败!”,每天增长的焦虑,让我停不下来。在地铁里也要打开刚报名的微课,一边听一边还用手机备忘录做着笔记。
三个月前,我发现自己病了,长时间没有“亲戚拜访”,体内激素水平极其不稳定,头发大把大把的掉、时常会头晕、走路骨头会嘎吱作响。内分泌科、妇科、外科都看了个遍,最终由心理科大夫确诊:焦虑抑郁症。
“这种病,药剂和他人的帮助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想要彻底治愈,要靠自己”。心理科大夫两手交叉,平静地跟我说。
03
我辞职了。打开豆瓣豆列,把之前想看却没时间看的电影通通下载下来。
光《无问西东》就刷了三遍。里面其中一幕让我印象很深,陈楚生饰演的清华大学学生,明明有着超乎寻常的文科天赋,但却选择了理科,面对梅贻琦校长的询问,他说:
“在这个国难当头的时节,最优秀的人都念实科。只要在学习,把自己交给书本,心里就是踏实的。”
梅贻琦校长接着问他,什么是踏实,他却哽住无法作答。
梅贻琦校长随后的回答堪称金句,“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而不是真实。真实是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这说的不正是我吗?每天焦虑成瘾,靠多刷一条微信公号文章获得安全感,就算真的在社交和职场赢了那么一点点,心中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我缺少的,正是对自己的一份真实。
想想以前的自己,每天那么拼,实际上根本不喜欢那份工作,而是缺乏安全感,想护住那份看起来稳定的工作,可是这个世界上还有稳定的工作吗?
先不说华为35岁员工被离职,40岁民企副总被退位,光是最近新出的黑科技,阿里鹿班每秒撸8000张图,AI每秒生成20000句文案,就足以证明,世界上早已没有铁饭碗。带着一份工作做到退休的想法,将会光速被淘汰。
我想起了寇乃馨在《奇葩说》中说的一番话:“如果想要真正稳定和安全的人生,那我们该做的不是守住一个工作,而是应该训练一种能力,是让我们能够在任何变局里都能够有竞争能力,都能够起死回生、否极泰来、转败为胜的能力。”
04
辞职后,我报了一个写作班。
从我很小的时候,读书和写作这两件事,我就打从心里热爱,即使是工作后,每个周末我也会抽出一天,在家嗜“读”成瘾,而想成为自由撰稿人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现在的我,每天阅读写作,偶尔会给公众号投稿,偶尔还会受到不菲的稿费,虽然不多,但内心很踏实。因为这是我一直想做的,只有真实,才能踏实。
最近读到张艾嘉的一本书《轻描淡写》,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她写道“生命是沉重的,但到了某个时候终于明白了,是可以轻描淡写的。”
年少时看张艾嘉的作品,从早期的《心动》,后来的《20 30 40》、《念念》到最新的《相亲相爱》,我喜欢她在电影中满怀深情的刻画现代人对爱的渴望、恐惧和焦灼心理。在我心里,张艾嘉不仅是位优秀的导演,更是女性榜样。
张艾嘉的原生家庭是不幸福的,1岁父亲去世,母亲随后改嫁,祖父祖母没有宠溺他,反而对她严格要求,在成长的过程中刻意培养她坚强独立,忠于自己的性格。
也正是这份忠于自己的个性,才有后来《心动》这部电影和KTV传唱度始终前几名的同名主题歌《心动》。
插入《心动》mp3
可当时黄韵玲写完《心动》这首主题歌,唱片公司老板并不认可,认为歌曲没有副歌也没有高潮,而且唱法平淡,走红比较难。但作为导演的张艾嘉喜欢这首歌,并且非常坚持,“一定要用它”。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这首歌历经了岁月洗练,陪伴了好几代人,成为华语歌坛最经典的歌曲之一。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总在看着别人的人生,然后给自己定下所谓的标准:别人怎么都升到主管了,我呢;别人月入好几万,我呢;别人都结婚了,我呢……
但你有静下心想过吗?这些都是你想要的吗,有了这些你的人生真的就是所谓的成功了吗?
张艾嘉很明白,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是如此珍贵。别人的意见听听就好,别人的脚步不要去跟,我要做的是忠于自己,然后一点点去向理想中的自己靠近。即使很缓慢,但我始终在向前走。
05
每次坐地铁都会有强烈的感觉:当下中国,最焦虑的是年轻人。他们低着头,刷着新闻、看着PPT、忙着给客户回着微信,四眼望去,这就是一列移动的办公列车。
辞职在家这段时间,除了打开手机看新闻,我关掉了朋友圈,屏蔽信息过载带来的外界噪音。
这里分享几个自己悟出来,减轻焦虑的心得,希望和大家共勉:
·不必事事完美
刚工作那会,总希望事事做到完美,但经过这几年,发现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现在觉得吧,只要当下尽力去做,不用太执念于结果,现在我的字典里已经没有“最”这个字,“挺”好就是好,“最”反而限制住了自己。
·不要跟别人比,要跟别人学习
日本设计大师山本耀司说过一句话,让我很受用,“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通过这几年社会历练,我碰了很多壁,现在我很清楚自己的弱点,说话太直、容易情绪化、凡事过分要求完美。我会有意识地找身边的榜样,“他说话让人很舒服,他是怎么跟人沟通的”,“他脾气很好,当发生冲突时他是如何解决的”……
不去跟别人比成绩,要跟别人学特质。总有一天,你想要的一切自然会来。
·稳住情绪,意味着一切
世界属于那些情绪稳定的人。
情绪稳定的人,能在面对失败后,迅速调整自己,接着吸收经验继续战斗;
情绪稳定的人,能在机会来临时,投入地博一次,不是畏手畏脚前思后想。
这些年,每当我遇到重要考验时,都会心里默念好几声:稳住,稳住,一定要稳住!稳住情绪,意味着一切,然后你才能看清局面,为接下来的行动积蓄力量。
最终啊,世界没有治疗焦虑的神药,想继续跑完人生这个马拉松,能救自己的唯有自己。
人生的活法千千万,别跟着别人的步子,去丈量自己人生的意义。
希望你的此生,可以因真实而踏实,只问初心,无问西东。
作者:
松月,90后互联网运营老阿姨,脑洞开到外太空。喜欢读书、护肤和自由行。人生目标是写喜欢的文字,开家煎饼摊,养一只贱贱的猫,然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本文作者:
松月,文章未在任何平台发表过。如果有幸被采纳,请联系微信15801582304,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