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次读到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我就会想起家乡清明时节盛开的野毛桃来。
我的家乡虽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可这里除了高山之外,就是大大小小的山丘和河谷川地。我家不在绵延千里的黄土塬地,依山而居和其他乡亲一样就居住在这样的山下。山不高大,土地也不肥沃,所以我们这里环境比较艰苦,那些高贵,娇气的花草树木很难在这里生长,倒是野毛桃,野山杏之类的树木随处可见。
每到清明过后,漫山遍野都是白的、粉的盛开的桃花。野毛桃,喜欢群居生活,所以每当芬芳争艳的时候,整座山头都会被白色的花海覆盖。远远望去,一座花山连着一座,恰似披着花裙的美丽仙子。走近山前,随着幽幽清香,你才会发现,成片的桃树挤挤挨挨一片连着一片,一株挨着一株。在成片的桃树之间有时也会出现空隙,每棵树之间还会有其他的树木生长。这些离群的野毛桃扎根在这些灌木草丛之间,有长在沙石地上的,也有长在沃土之中的,还有长在石缝之间的,更有长在悬崖峭壁之上的。家乡的野毛桃生命力极强,她从不挑拣环境,只要有土壤,有空间,多么艰苦环境下她都能扎根,都能生存下来。说来也怪,只要是土壤贫瘠的地方,总会有家乡的野毛桃在那里生长,而那些平坦肥沃的地带却很少见他们的影子。
春雨过后,桃花竞相争艳,白的莹洁无瑕,怒放的,婀娜多姿;含苞的,娇艳欲滴。粉红的娇艳无比,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脸颊绯红,在微风中翩翩起舞。那一朵朵盛开的红色桃花,白中透红,明媚的张扬在枝头,恰如淡妆浓抹之后的西子素颜;那一团团楚楚欲燃的粉红,似火如焰,宛如艳丽多姿的青春美少女。山间溪水汩汩长流,岸边绿草如茵。又一阵微风吹过,桃花树下,流水溪畔,片片飘落的花瓣,或逐水而流,碧浅红深,或藏于枯草之中,静静期待着风吹日晒,雨淋土埋后化作春泥。
桃花各有各的姿态,它们有的独傲枝头,有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还有的相互交错勾肩搭背,携手拥抱,繁华满枝头,清香飘四野。桃花想调皮的孩子,聚首窃窃私语;桃花像害羞的少女低头含笑。一株株桃花天真烂漫地开着,招来勤劳的蜜蜂在花间嗡嗡作响。粉嫩的桃花在暖阳的照射下更加鲜美动人,柔软的花瓣此时无比嫩艳,好像轻轻一碰就会飘落下来。
家乡的山本来不秀,可在春天却因漫山遍野的桃花变得美丽了起来,引来远方的观花客穿行于花间溪畔。桃树之下,笑声连连;溪水之畔,人影绰绰。就这样,野毛桃在繁华落尽之后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只有到了秋天果子成熟的时候它才会又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经过无数天的忙碌之后,它的果实才会被当做药材运往全国各地。
家乡的春景是美的,家乡的春天是快乐的,家乡的秋天是富裕的,而这一切却是那些扎根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奉献的野毛桃带来的。他们就像扎根在乡村的教师一样,默默地给我们的这片土地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我爱家乡的野毛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