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案例当中我看到,夫妻两人对孩子的教育付出了很多。当育儿效果不太好的时候,他们非常的困惑,不知道怎么办。关于这个案例,我想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首先我要说以下几点。
第一,就是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女儿和儿子处于小学阶段,夫妻两人对儿女充满了充满了期待,希望儿女都能成才。为了给孩子营造读书学习的气氛,夫妻二人进行去客厅化装修。在客厅装上了白色书架,放满图书。又把一个白色的大餐桌放到客厅,让孩子们在里写作业,自己在这里陪伴孩子们写作业。我看到这些,夫妻二人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是对的,但是在孩子们眼中不一定对。女儿已经上6年级了,儿子上4年级,两个孩子处于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童年期,这时期要培养儿童获得勤奋感,克服内疚感。怎样培养,父母的教育引导至关重要。如做什么事情,如果涉及到孩子的情况,都要与孩子们商量,或者请他们谈看法,这样孩子们才会觉得我是受人尊重的,我的看法很重要,我才真正是家庭的成员。案例中夫妻二人把客厅装修成这样的风格,有没有听听孩子们的意见?孩子们是否喜欢这样的装修?作为父母,我们做事情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而应该综合考虑。
第二,每天晚上孩子们完成作业之后,夫妻二人都让孩子们多做一些试卷习题,试问,多做一些试卷习题是孩子们愿意的吗?孩子有没有自己的安排?写完作业之后,我们是否需要跟孩子商量一下,是否愿意做一些习题或者试卷,把相关知识巩固一下。而不是父母认为孩子需要这样做。我们要善于倾听孩子们的看法,而不是强制他们遵从我们的意志。这样的话,孩子就成为木偶人。他们来世间一趟的意义何在?
第三,这对夫妇很重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他们并不只是强调智力的学习,他们还培养孩子们的才艺,每个孩子都报了多个兴趣班。现实是孩子们报多个兴趣班,对他们的成长来说,往往并不是最有益的,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需要明确一点,我们只能把精力放在我们认为有意义重要的事情上,或者对我们来说有用的事情上。对此,报这些兴趣班,夫妻二人有没有征询孩子们的意见啊?是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及自身特点选取的兴趣班,还是认为这些兴趣班的学习对孩子们是有好处的。在培养孩子兴趣的问题上,有没有计划,是否发现孩子对那一领域感兴趣?夫妻二人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期待孩子成长为自己心目中的优秀的人,可以理解,但是不能急于求成,既想让孩子这方面优秀,也想让孩子那方面优秀,同时,兴趣班不要什么都给孩子报,可能造成的结果是样样通,样样松。
其次,夫妻二人要考虑这些兴趣班孩子们喜欢吗?孩子们从这些兴趣班中获得了很多的正能量吗?收获了情感上的喜悦吗?我觉得童年,两个孩子的快乐成长是第一位的。我们不能为了让孩子们取得所谓的成功,如取得相应的表面的分数,而牺牲了他们的快乐,牺牲了他们这个快乐的童年。
案例中的女儿已经上6年级了。6年级的学生其实已经进入了青春期。那么,这就意味对女儿来说,同伴的影响大于父母的影响了。那女儿有没有有自己的朋友呢?夫妻二人什么活动都陪着女儿,在某种程度上,女儿失去了自由,给孩子自由,此时才体现为给予孩子爱。父母得每周找时间听听女儿在学校的学习的一些感受,在学校里面交了什么朋友,有什么样的高兴的事情。这就是关注了孩子的情绪、情感呢?这样慢慢地拉近夫妻与女儿的关系。不然只是一味的关注孩子所谓的文化课的成绩,女儿与夫妻二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会越来越远,到了初中,你想再拉近与她的关系会难上加难。
第四,在课余时间,夫妻二人可以说牺牲自己的娱乐时间,不仅穿梭在各种兴趣班之间,且为了让孩子们有个好身体,每到星期天的时候,带孩子们去爬山,运动。每年暑假的时候,夫妻二人带孩子们去旅行。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会发现,孩子的选择权没有体现,他们的自由一直被父母捏在手里。不仅如此,夫妻二人也失去了自己的人生。我们说人生只有一次,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活,才有意义。这就话对任何人都是真理,请把孩子的自由还给他们,让他们做主吧,我们作为父母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建议就可以了,毕竟那是孩子们自己的人生,放手吧。我们给予科学的指导,并送上真诚的祝福,这会让孩子轻装上阵走在人生道路上。
第5, 我们从案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这样的育儿方式表面上看是科学的,但是实际上它违背了人性,违背了人的发展规律,人除了工作,需要有自己的放松时间,需要有自己的放松的方式。首先是妈妈感觉到装修方式让家里变得压抑,客厅装上了白色的书架,且有满满的书。从色彩心理学上可知,长时间呆在白色的环境中,因为白色缺乏强烈的个性。人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如孤独、单调,无趣,长此以往,有患上抑郁的风险。接着,孩子们感觉到自己非常的不自由,逆反心理比较严重,由此判断产生的原因,父母强制、高压控制孩子们的行为、思想。在小学阶段,我们的确是要培养孩子的勤奋感,克服他的自卑感。夫妻二人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得学会放手。毕竟,孩子们都渐渐长大,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有自己处理事情的方式,我们对他们的教育只能是引导,而不是包办。
案例中,这位妈妈产生了困惑,一心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难道错了吗?那肯定是错了,结果就向你说明了一切。其实夫妻二人都是一味地认为为孩子们做的这些是好的。但是,这些是孩子真正想要的?他们到底想要什么?夫妻二人知道吗?
有时候,有时候父母优秀,不一定固执得强求孩子优秀。我们应遵循每个孩子的他的特点,做科学的引导,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身上。这样的话,不仅孩子很痛苦,自身也会很痛苦。因此,我们要对孩子的成长的正能量影响表现为首先树立榜样,作为父母的我们要给孩子们呈现出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其次要营造出一种热爱学习、追求进步的氛围。同时,鼓励孩子们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做出自己的判断。遇到事情做学会自己解决,学会自己做选择。
另外,我想给全天下的父母一点建议。案例中的夫妻对孩子付出这么多,甚至牺牲自己的生活,甘愿让孩子变得优秀。但结果却不让孩子们满意,这是家庭成员中每个人都不想要的。一个人,他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关爱、温暖,如果不能化为他对父母同样的关爱、温暖,那我觉得这是可悲的。对此,父母要牢记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去溺爱,而要学会去表达,让他们指导父母为他们付出了什么,引导他们学会感恩;要让他们慢慢地成长,而不要把自己觉得最好的东西给予他。这样,孩子是成长不起来的,他会变成一个自私,没有同理心,难适应社会的人。将来,他走进社会,他将吃很大的苦头。请记住溺爱,它是毒药。所以性是什么?
不能溺爱,是不是我们就没有爱给予孩子了呢?我们要给予他力量,给予他精神力量,在他任何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会及时给予无条件的理解与支持。所以说,我们应该让孩子在实践中不断的成长,多让他参与家庭事务,参与家庭的决策,让他们懂得父母的辛苦,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是多么的深厚,多么的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