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用50年的生命谱写了三个华丽篇章:
1.将传统词话升华到境界观;
2.第一次集西方美学、哲学、文学的观点之大成来审视中华文学;
3.第一次把历史学和考古学结合起来,成为近300年来首次突破;
《人间词话》这本书堪称诗词评论、美学著作的鼻祖,分量很重。要想站在高度上来品评词话当必读之。
我买了最新版本,是内容最全的一本,囊括了原来删去未选的章节,更原生态。书中对王国维的每一个论点都罗列了诸多大家的解析认知,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用美诠释了美,用深刻演绎了深刻。
看这样的书就觉得自己是一只菜鸟,很菜。自己的浅薄还根本无法辨识叶嘉莹与周锡山对王国维相左的看法,但这并不影响我欣赏美学习美,一遍遍字斟句酌吸收营养提高认知,知道自己在走向深刻的路上,这样,也很美好……
当然喜欢敬仰是一码事,读起来还是要有毅力的,毕竟自己水平有限,单凭着对诗词的喜好还是颇费心力的,虽有些地方理解不好文词略觉生涩,但其高瞻远瞩品读美学视角独特,感悟和看法深刻,从他的品评看开去,对很多词从境界、遣词造句的优劣以及作者的言情写意等方面还是觉得有了很多新的认知,原来仅仅是表面觉得辞藻美丽的一些文字在脑海里灵动和深刻了有意境了有高度了,那些词就用更加形象的哀怨凄婉、气壮山河、豁达明哲走进了我的心里。
比如它让我知道了品词要分句秀骨秀神秀这样的层次,拓宽了眼界认知有了深度便觉甚好,感觉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浅谈所感有三:
1.词的境界论
王国维先生很看重词的境界,从开篇便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三也。
2.词的作者品评
王国维先生更看重人品,真为第一美德。对于词人优劣有评价: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这段话该是对词人的厚望,能出神入化游刃有余是也。
他评价了许多大家。选其一如: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比沁人心脾,其写意也比豁人耳目。其跸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3.词的字句神
对于一些具体的诗词王先生评价曰:“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用一个动态的闹字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春天写的生机勃勃、一个“闹”字,表现力极强,“闹”字是动态的,用于静止之杏花,写出了春的灵动更写出了诗人的心情,是喜悦的,活泼的,轻快的。人的这种情绪,是被杏花以及初春的风光所感动的,这就形成了境界。
同理,云破月来花弄影,亦在一弄字也。”他推崇词的境界,境界乃是词的精髓;境界不分优劣,只有大小。
爱词,要看《人间词话》,不看会一直菜着、浮于词话表面,看了可上新高度,菜鸟也有春天,也变金丝雀!就像菜做得再好却不会品评那只是个厨子,而会品会评则是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