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二十多年的生命里,最难忘的,是一顿早饭。那是一个十月的早上,天气已经寒冷起来,说话都能呵出白气了,我和几个同事从快捷酒店退了房,准备乘火车离开济南。几个人拖着行李走在刚刚睡醒的济南的街上,肚子空空脑子空空,就像刚苏醒的行尸,茫然的寻找着新鲜的血肉,特别是我,前一天还莫名其妙的生了一场病,吃饭吐饭,喝水吐水,一直到离开的早上才恢复,心情简直差到了极点。这时,我们发现了路边的一家驴肉火烧小店,门头很小,店里四五张桌子,丝毫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当我吃下了两个驴肉火烧和一碗紫菜蛋花汤后,我的感觉完全变了,那味道真是肉香而不柴,香味绵长,酥软适口,原本都蔫儿了的人一瞬间有了精神,再加上一碗顺滑爽口的紫菜蛋花汤,简直就像黑白的世界有了色彩。时至今日,当时的很多情景都已模糊,现场有谁,在哪条街,那个小店的位置什么的我都以及不起来,但驴肉火烧的酥香味道和紫菜蛋花汤的鲜嫩爽滑,却成了永远留在心中的记忆。
前一阵在B站看《战长沙》时,剧里有这么个场景,深夜里一个挑着担子卖馄饨的小贩来到胡家院外,湖湘湘用提篮把钱顺下,小贩收了钱,放下担子开工。将事先做好的生馄饨下锅,碗里放进葱花、姜丝和剁椒等等,这时候馄饨已熟,焯水捞出,在浇上一勺热汤,最后放一把香菜末,在深秋的夜里冒着白气儿,整个镜头下来拍的像极了《舌尖上的中国》,看到这里的时候弹幕里不少人都疯了,哭着喊着要吃馄饨,我也没忍住,第二天赶紧去找了碗馄饨吃。馄饨这东西,最适宜在深夜吃,特别是深秋初冬的时节,天儿已经冷了,身上也是两件衣,半夜里饿了,来一碗馄饨,肉也有,面也有,汤汤水水也有,再加上葱花儿和香菜的提味儿,绝对是一场让人身心通透的体验,一碗馄饨吃下后,肚子里有了油水,脑门儿上也出了一层薄汗,浑身上下便有的是劲儿。不过我个人觉得馄饨还是吃南方的好,馅儿小皮儿薄,不像我们北方的馄饨,粗犷的如同饺子一样大,吃起来是过瘾,但一不小心就会吃撑,我上初中的时候连着好几个月天天吃馄饨,结果吃伤了,好几年都没敢再碰,直到吃了细腻柔和的南方馄饨,才算治好了我这毛病。
等天儿再冷一冷,到了北风呼啸的时候,就是吃重庆炸酱面的时候了。有人说不对,这时候应该吃火锅,这话正确,但火锅不能天天吃,一是对平头老百姓来说经济上负担不起,二是火锅这东西吃多了伤嘴伤胃还上火,但炸酱面就不一样,营养健康又美味,只要吃不腻,天天吃也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上大学的时候,北门有一家重庆炸酱面的小店,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那是深冬的一个夜里,晚上下了课,我们照例去北门买些小吃安抚一下年轻而躁动不安的肚子,然后我们就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家挂着“重庆炸酱面”的窝棚,店主是一对中年重庆夫妇,于是我第一次见识了重庆炸酱面。我从小到大吃过的炸酱面都是炸酱里混着肉丁,上面飘着一层油,酱里满是酱油的味道,可这重庆炸酱面却不一样,酱是肉酱,剁的细碎的肉加上老板独特的配方,变成醇厚的炸酱,盖在白白的面条上,再来一勺蒜泥儿,用筷子细细搅拌好,就是一碗结结实实的重庆炸酱面。每次去的时候冻的哆哆嗦嗦,听着篷布外面呼啸的风声吃着面,吃着吃着身上就暖和了,吃完了全身上下都出汗,就跟进了回桑拿房一样,吃完往寒风中一立,老子天不怕地不怕,一直走到宿舍,身上还是暖洋洋的。
人活于世,就是为了吃。风里来雨里去的拼命赚钱,无非是为了能填饱自己的肚子以及填饱家人的肚子。人这一辈子总在吃,但能让你记忆深刻的,并不都是大排筵宴上的奇异珍馐,更多的,是那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吃,总会让你在某个时分想起,牵肠挂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