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1日 星期四 阴
《新教育》 读书摘记10
第十二章 新教育的九大定律
教育定律就是为教育的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的论断。
1、态度决定一切
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过程。
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几个维度:
一是对待未来的态度。
二是对待工作的态度。
三是对待社会的态度。
四是对待学习的态度。
五是对待他人的态度。
六是对待自己的态度。
2、说你行你就行
(1)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就行。
(2)日本能力开发研究所所长坂本保之介先生在《提高记忆力的奥秘》一书中说:对于来我们研究所请教的人,我首先让他懂得自信心的重要性,要“相信一定能记住”这样一种自信。说来也怪,一旦来访者确实认识到这一点,好像就在这一瞬间,他们的记忆力一下就提高了许多。
(3)蒲松龄在科举考试后曾写过这样一幅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4)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呈正态分布,真正的天才和白痴者是很少的,只占1%左右,我们大多数的“芸芸众生”在智力上的差异是不大的。只要不是白痴,我们每个人的成功概率几乎是相同的,只要选择目标,奋力拼搏,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请记住:你能行,我能行。
3、体罚近乎无能
(1)俄国教育家皮罗果夫说:抽打,是为激发人的羞愧感而采用的一种过于粗暴的强制手段。而羞愧感是一种在温室里培育出来的娇嫩的花朵。它一旦落入粗暴之手,就会立即枯萎。抽打会使人产生恐惧,这是无疑的,但是这种恐惧并不能起感化作用,也是靠不住的,它只能掩盖内心的邪恶。抽打只能改造那些精神脆弱的,用甚至不那么危险的方法也可以改造过来的人。
(2)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只有心与心面对,心与心交融,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4、读书改变人生
(1)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粗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习了。
他号召教育工作者:应该让学生走进图书馆,让书籍成为青年一代的挚友。
他说:要培养一个人,设计一个人的个性,就努力帮助他从小学建立起自己的“小藏书箱”,建立起他独特的读书体系。
5、课堂属于学生
学生才是课堂的终极目的对象,而教师只是实现目的手段和途径,或者比喻为桥梁和纽带。
把教师定位于“护卫者、服务者、促进者、协作者”等角色是很合适的。
6、性格主宰命运
(1)乌申斯基说:教育中的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2)性格有几个内在层次:生活原则层就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它是一个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总的看法,最稳定,处于支配地位,是性格的主导因素;
对现实的态度层包括对别人、对自己、对事物的态度,是性格的核心和实体,是比较稳定的,它受制于生活的原则,但却制约着活动方式;活动方式层是个体心理活动的表达方式,是性格的表现特征,它主要包括一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特征,相对地说,它的可变性较大。
(3)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理发展中,客观条件的影响呈递减趋势,而主观因素则呈增长倾向,两者表现为逆向效应。其条件是个体的自我意识水平正常发展,即个体的主观努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显重要。
(4)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基说:一个人要增进其体力,发展其智力、道德力量和意志力,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成为可能。
7、特色就是卓越
8、理想创造辉煌
有个故事足以把理想的美丽、志向的神奇、抱负的迷人揭示得淋漓尽致,演绎得惊心动魄。这个故事讲述的是英国内阁教育大臣、盲人戴维的经历。还是在幼儿园的时候,戴维在题为《未来的我是……》作文中描述了自己的梦想,希望长大后当一名英国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过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长大后,戴维梦想成真,当上了英国内阁大臣。他说:“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风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9、爱心创造奇迹
(1)你没有丰富的知识、扎实的功底、精湛的教艺……但你有一往情深的“爱心”,你就会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做别人不愿做的“冷板凳”,苦读苦练,日积月累,终成大器。
(2)教育的爱心是空气,是阳光,是土壤,是水源,是食粮,是布匹……你可以把它比喻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切,而且绝不过分。
(3)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4)陶行知说:在我们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爱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