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经营企业,逐利则败
历史上所有伟大的公司,虽然一定盈利,但它们都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成功的,比如苹果、Facebook、谷歌。周黑鸭以这些企业为榜样,从不刻意追求利益最大化,从而成就了今天的周黑鸭。
第二 逐产品精进,则得人心
古语有云,得人心者的天下。很多人赞同:利润=销售额-成本-支出,但其实这是错误的旧观念,一个企业真正的持续利润是顾客的感觉,良好的产品体验才会带来高频次的购买率。
就像喜欢一个人一样,他的外在表现、内在气质、言谈举止、口味习惯、个人品质都会被综合考虑,融合在一起形成感觉。当感觉在消失,彼此间的联系也会随之消亡。因此,我认为给别人带来好的感觉,让顾客舒服大于一切道理。
这就是周黑鸭的另一个理念叫做质量是根本,服务是灵魂,既追求产品的质量、口味、口感,又追求服务品质。当然两者分先后的话,质量仍然是最重要的。
举个例子,经常有自称吃货的朋友会驾车到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外的地方,排队等很长时间,甚至要主动收桌子,遭受服务员冷遇,只为去品尝一道美食。我总在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店家的产品口味符合大众审美,他所提供的产品能够恰到好处的刺激受众的味蕾,让其产生舒适或者刺激的感觉,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爽,所以即便服务不好环境差,仍然有受众络绎不绝的去消费。
因此,周黑鸭的第一个追求是产品质量以及带给大众的感受,即“逐产品精进,则得人心”。
第三 管理逐身先则得拥护,逐放逸则失爱戴
即管理者向别人提出要求的时候,自己要先做到。在周黑鸭,遭到罚款最多的人是我,因为游戏规则是我制定的,因此日后践行过程中,我要树立榜样作用。在最初立规矩的时候,我会故意违反,然后受到惩罚,以此传达一个信息,无论是谁,违反规定都无法逃避惩罚。
坦白讲周黑鸭是家族企业起家,为了把周黑鸭转变成非家族企业,我颇费了一番周折。起初我给大家放《孙武练兵》,告诉大家忠诚不是唯唯诺诺,而是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而一旦管理者作出决策,即便仍然得不到你的认可,也要贯彻执行。
很多人反对空降兵,请管理团队来的时候,用了大量貌似有道理的话进行反驳。我告诉大家,如果我们很努力仍然做的那么差,只能证明我们以前努力的方向是有问题的,既然有问题,还用原来的方式去努力就不可能进步,因此大家要忠诚、要起到带头作用。通过不断的沟通和努力,这些理念最终得到家族人的认可和支持。
第四、真正的竞争对手
是多变的顾客
周黑鸭上市的路演中,很多人问我周黑鸭的竞争对手是谁,我的个人理解是——我们自己和多变的顾客。
其实很多传统中所认为的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在我眼里都是共同成长的队友,我们需要一起把行业做大,一起去研究如何让顾客吃到安全放心的美味。
我记得当初大概有20多只不合格的鹅分散在将近5000只鹅当中(互动百科上有关周黑鸭的词条表示,周黑鸭也会生产鹅类产品),实际上除了我们内行人以外,普通人无从分辨,然而我们仍然进行了销毁。
有员工提议,损失由工资里面扣除,我没同意。这样的销毁共进行了两次,因为周黑鸭绝不允许有不合格的产品出厂,食品安全重于一切。
考核只是管理工具,考核本身当然不会错,错在思维认知和操作方式
1、传统工资结构: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如果绩效工资是固定的配额,无论是员工拿出了多少、企业投入了多少,员工都会认为这是自己应得的收入。当然,老板会认为扣点没关系,因为我扣的主要是加给你的。而员工并不认同。
2、传统设计套路:
加工资+设定高目标+提高管理标准。这种方式的设计套路是先给员工加工资,然后将目标设定在很高的位置,强化压力激励、做减法,如果员工达不到高的目标或标准,也就拿不到当初说好的薪酬水平,或者任意从中扣减。这种设计,会让员工产生反感、抵触情绪。而且由于员工对高目标一开始就觉得不可能完成,因此真正达到的可能性更低。
3、传统思维方式:
考核与激励、利润与工资的矛盾。老板,付出了高工资,当然要通过考核保证更好的结果得予实现。员工,投入了时间、承担了工作和压力,当然希望得到越来越好的收入。所以,老板喜欢做考核,而员工喜欢多激励。其实这是人性所在,就象老板想要更高的利润、员工也想得到更多的工资,但这两者之间绝对不能通过考核来实现,而是首先要解决利益上的平衡和趋同。
基于以上种种,想让让员工拼命干,为自己而干?必须懂最具激励的薪酬模式——全绩效三大模式
本文所讲的:合伙人管理模式实操内容及案例,来自《绩效核能》一书
一、KSF:企业管理者通过增加产值、价值的方式,实现为自己加薪。由于加薪但不增加企业成本,倍受中小企业推崇。适用于管理层,一线岗位。
那么设计KSF,到底要从何下手?以下六个步骤:
1、岗位价值分析
这个岗位有核心工作,直接为企业带来效益的?
2、提取指标(中层管理人员6-8)
有哪些可量化的指标是企业所需要的,急需改善的?比如营业额、毛利率、员工流失率、主推产品销量、员工培训时间等。
3、指标与薪酬融合(设置好权重与激励方式)
每一个指标,都配置对应的绩效工资。需要注意,不高把所有的指标平均分配工资,要挑重点。
4、分析历史数据
过去一年里,营业额是多少?每月营业额?平均营业额,利润额?毛利率多少?成本费用率?转化率?员工流失率?
5、选定平衡点
企业和员工最能接受的平衡点,要以历史数据作为参考。
6、测算、套算
依据历史数据,选取好平衡点,讲选取好的指标,各分配不同比例的工资额。
总结:
管理是被动的,激励是主动的。管理是别人要求的,激励是自己要求的。人性的特点是不喜欢为别人做事,却愿意为自己做事。如果一个管理者还是把过去几十年的管理方法来管理现代的员工,那只会把员工管跑。企业人员流失严重,稳定性不强,那企业老板一定要先反思自己,别一味指责别人。
没有利益的趋同,就没有思维的统一!!别因为工资设计的不合理,而丧失员工心甘情愿为你拼命的机会,这是最不划算的投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