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西线旅游已经营业纳客,贺龙公园、九天玄女、苦竹老寨、茅岩河平湖游、茅岩河漂游、玉皇石窟等名珠牵一线上深受游客吹捧。我就出生在美仑美奂的中心腹地。七年寨、天泉山、猪石头、茅岩河…………石壁还是那样石壁,溪流还是那条溪流,只是植被更浓郁苍翠了,空气更是清新。进城后回乡的次数少了,更多的原因是路途崎岖难行,如今因西线开发,道路平整,沿途绿荫,家乡又是避暑纳凉的最好去处,自是有空就回。
大野溪就是我的出生地,在七、八十年代,大野溪是七年寨大队的一个组,属温塘公社管搳,是最偏僻的一个生产小组,那时未通公路,我们去附近集市必翻山越岭,一天一来回。向西北方向翻过抱儿岩经龙凤可去桥头公社;向北翻马岭岗可去罗水公社;向东穿越七年寨绝壁顺茅岩河到茅岗可去温塘或从茅岗过渡再翻越高山去罗塔公社。最令人胆颤心惊的是向南去青安公社,顺大野溪往下至与茅岩河交汇处的河口再顺茅岩河往上至洞子坊过渡,顺岩壁小路到达青安坪公社。但无论怎样,我家地处中心,到哪里去享受赶集的乐趣都要好好准备,必定换来一天的疲惫。
都说风光在险峰,我还说,风光在大野。大野溪,最突出的特点是野。不是一般的野,是大野。溪水清洌甘甜,长大后我见过很多的溪水,无论它们怎样清沏,水深了都会深绿而不见底,而大野溪的水无论多深,水底各色美石尽收眼底,小鱼鲫鳞一目了然。只要未下大雨,大野溪的水总是温柔的,任由我们在水中嬉戏。她没有丝毫恶意,安全得令人感动。螃蟹总是躲在石块下的,小孩们是抓螃蟹老手,翻开石头,横行的螃蟹无处可逃,不多时就己丰收。饭桌上总有一碗红黄香喷的蟹肉。更有味的是在大热天,晚上螃蟹也歇凉,儿时的我们打着火把沿溪而上在水中像取圆石一般只两小时就能收获一桶螃蟹。儿时打鱼摸虾,快乐无穷,我们生活在美中却无法说出美的意义,我们只是无忧无虑的生活着。
柳树的生命力极强,沿溪两边有稻田,沿岸有堤坝。也不知是哪一代沿溪砌的保坎,没有现代的钢筋水泥,连石灰泥浆都没有,保坎用石头一个垒着一个,可柳树沿河堤而生而长,现已遮天蔽日。年老的年轻的或长在堤岸或长在溪中,无论山洪怎样暴虐,它们都纹丝不动。不知多少年来,人们保护着它,它也保护着人们。其实这也是绝美的风景。
山中有翠竹,我家园里有一大片桂竹,桂竹能长茶杯粗,高若三丈,在偏僻之所是没有水泥坪台的,木屋土坪,在每家每户都用桂竹请蔑匠制作竹垫,人称斗垫。蔑匠有很好手艺,从竹园砍下桂竹,破开,用娴熟灵巧的双手剖得老长老长的蔑片,在锅中煮透,像织布一样制成竹垫。斗垫一般宽4米,长5米。每到秋收,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平台上都展开斗垫,在烈日下暴晒谷物玉米等农产品,另外还有筛孑,箥箕等,更是一美风景。好几年竹子开花,外婆将竹花竹籽拌进米饭,尝之,不是滋味,后再不尝试。小山竹成片成岭,在春天,在竹林中掰竹笋也是乐事,肉炒竹笋真正是我们最喜的美食。
大山里真是无奇不有,因为山大地多,八十年代桥头公社那边来了一帮人,因为他们田地少,就到我们这里种地,他们种玉米,种花生。到玉米结棒子时山中野兽多,猴子,野猪就会瞄准机会抢食,于是他们就在关卡地带建一茅棚,还用棕树将其挖空晒干做成梆子,每到晚上就会从山上茅棚中传出敲梆声。我经常加入他们行列,他们说很喜欢我,我也觉得很快乐。和他们一道我经常吃到野猪肉,野兔肉,野鸡肉……谁说山里孩子贫穷没有口福呢。
在小的时候,我家穷,在队上别家也穷,靠水渴水,有山靠山,在我七、八岁时就跟随父母进山,在春夏之交时,山胡椒满山是,抓住时节打来再卖向集市,换来衣裳,买点糖食,称些肉类,每每都是向往,都是幸福。有一种藤,叫过山藤,长得又长又直,在山中寻到一根挽在一起都购我辛苦一回,弄回家,在锅中煮去皮晾干就可拿去卖。在山中我还随长辈挖黄姜,寻钩藤,打野麻……大山真是聚宝盆,我们靠着它不断长大,我们享有它,却没有很好的感恩它……
大约是在八二年,在我家不远处,也是在大野溪旁成立了林场。他们建场办公用地都是我们队的。沿溪而建。林场的木材是要运出去的,于是林场就修公路,在我读小学五年级时看到运树的汽车开进场里,我第一次真真确确地看到东风牌汽车。公路一通,木材大批釆伐,我家也砍,全民都砍,那灶大的枞树一棵棵倒下,全都觉得是收获,是满心的喜悦。我们十几岁的少年也不甘落后,从山上把碗口粗的木柴搬上公路,卖给买家,砍呀卖呀,但肥沃的土地,植被总是快速的长,山上总是郁郁葱葱。空气总是异常清新,溪水仍然那样甘甜。
今天我再次回乡,面貌有了更大的变化。林场已被林业部确定为天泉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植被,遍山苍翠。沿溪修成游道,接待设施齐全,来避暑纳凉的人络绛不绝。孩子们,俊男靓女们嬉弄溪水欢声不断。山中野鸡啼鸣,空中群鸟健飞。个个喜笑颜开,一派繁荣气象。
在快离开之即,我看到了我家乡的发展规划,大野溪将依托张家界西线旅游开发契机,大胆创新,打出旅游大牌,一定会更美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