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内娱男团选秀的“最惨打工人”火爆全网,既好笑又心酸。
《创造营2021》里面有一个名叫利路修的俄罗斯选手,从海选一路晋级到决赛,观众投票数一路攀升,自参赛以来便流量不断。
在这充满火药味的一百个竞争者中,相对于别人的努力和积极,他反而是一直躲避镜头,希望自己早早淘汰,回归到正常生活。
可是,观众们偏偏喜欢这种无可奈何,却又不得不努力的模样。
于是,网友们自发组织投票,把这名一心想退出的选手,护送到了最后的总决赛。
在决赛结束后,利路修的第一条微博,不是感谢节目组,不是感谢粉丝,而是“我终于可以下班了!”
加了这么久的班,利路修终于可以下班了,隔着屏幕都可以感受到打工人下班的快乐。
或许,正是这种无可奈何的加班场景,激发了笋丝们的报复心理:
“凭什么只有我在加班,既然如此,我就投票让利路修也下不了班。”
1
小时候的我们,在补习班里揠苗助长,我们无可奈何,却只能认命地努力,学着不感兴趣的专业,却一点不敢放松警惕。
后来工作后,996和007的压榨,更让我们无可奈何。加班与内卷,让本就乏味的工作更令人疲倦,打工人的委屈与辛酸,社会早已屡见不鲜。
可悲的现实就是,我们既无法彻底逃离,也无法沉浸其中。
或许,正是这样的状态,才让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迷茫,越来越焦虑。
社会上的众多打工人,一边在网上抱怨着不想上班,一边朝九晚十地不敢迟到。
我们不敢辞掉工作,不敢对抗职场的内卷,只能默默忍受。
一如从小到大,十余载寒窗苦读的忍受一般。
2
现在的我们,暂时还没有能力去修正外部世界,既无法改变学校的教育方式,也无法改变公司的管理制度。
这样的环境下,既痛苦又努力的我们,要如何在充满漩涡的海海人生之上,自由且坚定地航行?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德西,根据自己四十余年的研究分析,创作了一本《内在动机》。在这本书中,作者给迷茫焦虑的年轻人支了一个好招:去挖掘自己的内在动机。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人生没有方向、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很有可能是你现在做的事情都没有内在动机支撑。
内在动机是什么?
就是支撑你做这件事的根本动力,它与常见的外在动机,是有根本不同的。
父母的奖励,工作的报酬,职位的升迁甚至是他人的威胁、竞争等等,这些外部动机,的确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一个人的短期行为。
小时候妈妈常说,如果你考试成绩进步了就会得到一个奖品,如果退步了,那晚上就不能看电视了。如果退步严重,说不定还会面临体罚。
我们会为了父母的夸奖去努力学习,会为了得到奖励去努力学习,会因为害怕惩罚去努力学习。
却很少会因为自己的好奇心,去努力学习。
即使是本来感兴趣的科目内容,在如此高压之下,也逐渐丧失了求知欲。
虽然动机不同,虽然自己并非心甘情愿,但是,只要我们努力了就能得到回报。
于是我们拿着还不错的分数,拿着可观的收入,继续体面地投入到痛苦的努力中去。
但是,若把时间的坐标轴放大到整个生命维度,我们便会感觉到虚无。
或许,人跟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对于意义的渴求,对于精神的追求。
3
作者在书中写道,内在动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在“自主”和“胜任”的基础上培育的。
自主,是做你想做的事,而不是被迫做的事,你有决定做与不做的自由;胜任,是做你能做的事。
只有自主,没有胜任,久而久之,自主性也会丧失。
只有胜任,没有自主,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你对自己的学习或工作,越来越提不起兴趣。
比起毫无留恋的放弃或者全心全意地付出,半心半意的坚持,才是最可悲的选择。
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喜欢的人,拼尽全力,无论结果如何,过程本身就是一份令人喜悦的存在。
《大鱼海棠》中,有这样一句令人深刻的台词:
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你不妨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
4
可是,这个社会上,很多事情我们没得选。
即使抗拒加班,你还是会听话地坐在办公桌上敲着键盘。
正是这种无可奈何的劳累,让我们原本的自主性,一点点消磨殆尽。
到最后,自主彻底消失,我们成了胜任的奴隶,把365天重复成了1天来过。
可是,那个肩上有风心里有梦的少年,不甘于岁月的庸堕。
我们渴望忘我的投入,拼尽全力的尝试,付出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换来发自内心的满足感。
人世间,本来就有很多,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们要对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有责任感与使命感。
如果你遇到了这些事情并且不能不做的时候,那就从这些事物中,挖掘一些有利于个人成长的内在动机,比如提高了能力、拓宽了眼界、积累了经验等等。
当你认为自己的劳动有价值,自己的工作有意义,自己爱的人也正在爱自己,生命的意义,便已镌刻在你的时光里。
这是与你分享的第十七部书籍,更多好书分享,尽在微信公众号“让知识有趣一点”,期待爱读书的童鞋们,搜索并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