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孤腾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德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今译:有悟性的人听了关于道的理论,就积极按照道的指引去实践;悟性一般的人听了关于道的理论,有时深切记得有时抛诸脑后;见识浅薄的人听了关于道的理论,以为胡说八道哈哈傻笑。如果不被见识浅薄的人嘲笑那就不足以为道了。【有句烂漫的情话说的好,我努力想要向全世界证明我可以,到最后才发现只有你一个人懂我,而这就够了。“道”是种玄妙深奥的东西,自然也就不会被悟性平常的人所理解,有时甚至会遭到嘲笑,可是没有关系,总会有人能够理解“道”的真实意境的】所以古时立言的人曾有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纯洁的德如同带着黑垢,广大的德好似不足,最刚健的德好似怠惰,充实的德好似虚无;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完美的成就总是最后才完成,最美妙的音乐若有若无,最高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具体的形体。大道幽隐而不可说,没有具体的名称。只有遵循“道”的指引,才能成就无量福德善报。【“道”指引我们什么?不急不躁、不卑不骄、温顺醇厚、真诚待人接物、自然清净等等,这些都是“道”在运行宇宙催生万物时的品质流露,亦是对尔等众生的指引,说白了一句话:先健全完善自己的人格,后成就厚重而甜蜜的事业】
老子说:不笑不足以为道,这其实跟“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毕竟真正的道理只有少数见识卓绝的人才懂,倘若“道”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够理解的,老子也就不必说道家之道玄之又玄了。
所有的真理最初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点毋庸置疑,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终会被更多人所认知,这也是经过历史验证的。如同科学界的日心说,地球是圆的、如同政治领域的民主制度、如同神学方面的基督教,佛教、如同烂漫主义的爱越深恨越深,所有的真理都是从不被接受到显为人知的,而“道”这种抽象的东西恰似因果,等到能够被多数人心领神会的时候,或许就是地球资源枯竭再也经不起人类瞎折腾的时候了。
“不笑不足以为道”这句话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是相当有启发意义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越是浅薄粗鄙的人越是喜欢嘲笑真理,这便是所谓的无知者无畏,一点也不可爱,只会让人反感。好比如你跟一个人说、好好努力天天向上,他却说今朝有酒今朝醉,你说这是不是很可恨?事实上他说的也没错,可他没考虑到明天,倘若今朝醉了明天该找谁拿酒钱呢?大家又不是李白,装诗人有用吗?有时烂漫一点固然没错,但现实还是要看清地!
所谓“不笑不足以为道”简单的将上士和下士做了鲜明的对比,上士眼光独到,不吭不卑;下士浅薄粗鄙,自以为是。不知道你有没有过因为胡言乱语而在不久之后感到害臊羞愧难当的时候,如果有的话,说明你之前浅薄无知了,所以该学会控制自己的嘴巴,该学会虚心学一些东西了。无知不要紧,但要明白和承认自己的无知,这就保证了你至少是个中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