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一位教育大咖分享过的一个高中生和母亲的故事。
男孩出生被诊断为先天性哮喘,婴幼儿时期死亡率极高,必须精心呵护,母亲辞去工作专心在家照顾孩子。由于孩子平躺极易导致呼吸不畅,诱发哮喘,所以孩子在三岁以前都是在母亲的怀里抱着渡过的。家里的老式沙发锯掉四根支柱,方便母亲夜里倚在沙发上抱着孩子休息。无数个夜晚都是这样过来的,母亲从没有踏实的入睡过。白天要一边带孩子一边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晚上得不到片刻休息,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幸运的是孩子三岁以后痊愈,过上了正常孩子的生活,可是懂事后和母亲的关系却势同水火,每天的交流仅限于“吃了”“喝了”,母亲多问几句孩子便会极度的不耐烦,甚至发生激烈争吵砸坏家具都是常事,母亲为此伤心不已。
男孩刚接班的高三班主任了解到情况后为此专门召开了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邀请男孩的母亲到班讲她和孩子的故事。班上的其他孩子听了母亲的故事后都唏嘘不已,颇受教育,唯有男孩眼里尽是冷漠,无动于衷。
事后班主任找到男孩,男孩反问老师:第一次听很感人,如果老师您天天听会是什么感受?如果老师您天天听完这个故事还会再加一句“早知道你这样不听话当初就让你自生自灭算了”又会是什么感受?老师语塞。
天下父母爱子之心无有例外,只是方式不同,境况不同。孩子的天资或聪颖或普通、体质或强健或羸弱都是无法选择,像案例中的情形大约也是极少数,然而相信所有的父母如果真遇上这样的不幸也会像案例中的母亲一样无怨无悔的付出。
付出是伟大的,像祥林嫂一样无数次的重复大约只会适得其反。爱是不需要过多的宣诸于口的。过度的剖白只会成为孩子的负担,孩子是会自己体悟触动的。可能是自己踏入社会,可能是自己也为人父母。
虽然以上只是个例,但是孩子与父母关系不和谐大约也不在少数。
首先家长需要自我反省。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原生家庭的影响可谓发挥极大作用。如果父母认为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妨先检讨一下自己,是否也存在相同的情形才会让孩子在无形中受到“熏陶”。言传身教是双刃剑。
再者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小世界,但更要有共同相处的大世界。大约在青春期时孩子有了不愿与父母分享的小秘密,这是正常现象,父母也理性对待,给孩子足够的自我空间,理解并尊重孩子们的小世界。但这并不意味着与孩子们的世界画上鸿沟,家长们要学会“屈尊”了解他们的世界,有必要的共同语言,或是提升自己不断充电,建立家长的威信。这种威信并不是单纯靠家长的身份所建立,而是家长始终是孩子最终的答疑者、解惑人,在某些层面孩子会一直仰望你。这是父母与孩子必须有的大世界。两个世界的互通才不会导致亲子关系的冷淡甚至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