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我曾实习过一家市场调研公司,那阵经历过推销员一样的扫楼调研,电话调研等,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种拒之门外的冰冷,而是很多公司表示自己不接受调研,因为不想泄露自己的商业数据,同时很多公司又话锋一转,如果你们公司调研处有价值的市场报告,我们会考虑购买。
事实就是这样,人们一边想获得更好的服务,但这无疑意味着会泄露产生的数据;一边在乎自己的隐私,不想泄露自己的秘密。这就是隐私的悖论。
和以前相比,互联网时代,人们更轻易的产生大量数据,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隐私。去年FACEBOOK贩卖数据事件把扎克伯格推向风口浪尖,而苹果不断向数据服务公司转型并且广告中一再强调会帮助用户锁掉隐私。
不过,任何时候都不能指望商家的善意来保护我们的隐私,它们可能把数据卖给第三方来获益,可能引发价格歧视问题,最大限度的榨取剩余者价值。就像我们不能指望别人不侵略我们,而是必须武装、强大自己。
其实,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数据我们都关心的,我们只关心那些可以泄露自己秘密的隐私的一小块数据。比如我们不愿意GPS记录每天开车都去了哪里,因为这种感觉就像是我们无时无刻不被跟踪一样。但是如果这条数据把个人去掉,我们就很愿意接受。比如记录一个人去了商场,又去了饭店。这样多个人的数据汇总就可以判断道路使用情况,从而给我们出现路线选择提供帮助。因此,这里的数据,我们不在乎其他维度,只是把那个“我”扣掉即可。
数据虽然是一个词,但其实它的属性有很多种,只不过现在人们还不知道该如何对它进行切割罢了。有些数据是可以共用的,而有些就是隐私。
对于共用数据,商家拿走即可,我们不关心这部分数据,反而这些数据可能给我们提供便利。而对于隐私数据,我们其实也不是不能提供,不过提供前我们需要给它包装一下,让商家看不到隐私,而是当成一种共用数据。比如商家只看到有人在某咖啡店消费了一杯咖啡,但是他并不清楚谁消费了。
区块链可能就是一个技术解决手段。因为区块链技术可以让用户仍然保留对个人信息的控制权,如果公司通过这些数据谋利,个人也可以获得收益。只不过目前区块链技术也没有做到这一点。如果真的实现了,那么数据应该属于谁这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就该彻底画上一个句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