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两个朋友一起吃饭,聊了很多关于亲子互动、读书方面的话题。作为父母,其实大多数人心里都非常清楚多看书多读书的重要性,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从小就喜欢读书,能够从阅读中收获成长。但是针对这一目标,每个家长会会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
我遇到过有的妈妈把家里打造成一个巨大的书房,无论走到哪个角落,图书都在视野中,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对图书有了兴趣;也有的家长坚持带孩子逛图书馆,书店,同时发动全家的力量参与进来,和孩子一起读书;也有一些家长,直接把书丢给孩子人其发挥,自己则在一边埋头盯着手机;更有一些家长,则完全没有课外阅读的意识,读书是老师的事情,跟家长没啥关系,所以也从来不会关注这些,把孩子丢给学校或者培训机构,大人则坐享自己的好时光……
其实,每当听到家长反馈说孩子坐不住,不爱看书,一坐下就各种搞怪之类的时候,我一般让家长简单说一下他们自己平时的一些习惯,比如回到家之后,用手机的时间多不多,单独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怎么样?其他家庭的成员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
几个问题问完了之后,其实答案就很清楚了,因为被这些坐不住不爱看书现象困扰的妈妈们,在他们家庭当中,读书看书的氛围,大多都是比较淡的,比如奶奶带娃的,不是看电视就是去跳广场舞;爸爸带娃的,丢在一旁只要不哭不闹,爱干嘛干嘛;母亲带娃的,可能由于精力有限、认知有限,也不会花过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共读互动……长此以往,孩子没有收到一个良好的引导和影响,只是靠时不时的单纯的一句“你要看书哦,你要写作业哦”之类机械式的提醒,能够起到的作用根本就是微乎其微的。其核心的问题,就在于在孩子的身边,是否有一个读书的氛围和环境,让孩子们能够从小在这种书香气息中得到滋养。
在网上简单搜索了一下关于亲子阅读的文章,数不胜数,有告诉我们怎么给孩子选书的,有告诉家长怎么陪读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电子平台,手机软件,让人眼花缭乱,很多家长在面对选择的时候,都手足无措,眼睛眉毛一把抓,看着别人买就全部买回来摆着,多数时候也就摆着而已了。
作为两个孩子的宝妈,我也曾为此感到焦虑,也在迷茫中为不少的跟风选择付出了很多的时间,甚至花大价钱把希望寄托于培训机构,以帮助孩子提升所谓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有时候还对由于自己经济条件限制给不了孩子更好课外兴趣辅导而懊恼愧疚,最终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惶惶不安之中。
和很多家长一样,我们都不自觉会吐槽孩子表现得好不好,爱不爱读书。但是,我们都忽略了最重要的的一点,就是我们自己有多久没有认真读过一本书,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好好聊聊天了。我们都在给孩子提要求,却唯独不会给自己提要求,家长的权威让我们沉浸在自我感觉良好之中,从来意识不到问题的根本所在。
直到前段时间,我开始系统学习心理学的相关课程,开始接触家庭教育,思路似乎被打开了,一些已经固化的思维似乎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我也开始反思自己,我们到底是靠着家长的权威来迫使孩子成长,还是自己也采取了一些主动的方式,通过自己的成长来影响孩子的成长。好在多数时候,我选择了后者,比如我自己喜欢读书,在家的时间很少,但一回到家,我总会有时间和他们一起朗读,讲故事,录制音频,表演儿童短句,也养成了东哥和西姑娘喜欢书本的习惯,每晚睡前的听故事、看绘本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必修课,一晚不读,反倒是睡不着了。目前的东哥和西姑娘,得益于一直以来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滋养,识字量在500字左右,语言表达逻辑性比较好,能够熟练运用一些成语、形容词以及转折句式等等表达,突出的语言表达,也让他们在社交中,获得了比较多的优势,各方面的自信心得到了比较好的提升。
同为家长,如果你迫切的想让孩子喜欢上阅读,让孩子们的童年更有书香的味道,三个步骤8个小锦囊,分享给你:
第一步:“育人先育己”
这句话适用于老师,更适用于我们家长自己。就像网上说的那样,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礼貌友好的人,那么我们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人,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想孩子成为一个爱书的人,可以先问问自己是不是也同样爱读书呢?我们家长,作为成年人,心智也好、注意力也好,成熟度都远胜于孩子,那么如果我们自己都每天抱着手机不放,都做不到安安静静坐下来读一本书,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孩子好好读书,爱上书本呢?言传身教,自古以来都是家庭教育中的不变真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很多时候,只有父母自己先做到了,孩子才能跟着做得更好。
01-了解并接受自己。无论自己是否喜欢读书看书,都不重要,重要是的敢于接受和面对这一刻并不完美的自己的,并给自己树立一个和孩子一起进步的决心,你要坚信,家长的行动,对于孩子内驱力的影响,是任何培训机构的老师给与不了的。
02-制定读书清单,读书,从现在开始行动。一旦你做好了要改变现状的决心,就马上行动,不要犹豫,更不要担心自己做不好,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从每天到一个星期再到一个月,每天早起半个小时,先从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开始行动,读完及时输出保存,不知不觉中,会有奇迹发生。一个小建议,刚开始看书,建议从纸质图书开始,不要依赖电子书,否则极其容易轮回最原始状态。读书的时候,也可以让孩子在旁边玩耍。甚至可以读出来给孩子一起听,听不懂也没关系。
03-适当向外界寻求帮助,获得支持和力量。如果你觉得自己读书过于枯燥,适当寻求一些帮助,比如一些读书社群,每天打开,每天输出读书感悟,通过外界的力量,裹挟自己前进。
第二步:打通卡点,全员参与
04-和家人达成共识,让家人支持你的做法。教育孩子,从来都不是妈妈一个人单打独斗能够完成的,这是一个漫长且伟大的工程,需要全家人共同参与才行。所以,把你的计划告诉所有的家庭成员(就是居住在一起,直接影响到孩子衣食住行的所有家庭成员),并明确告诉他们你打算怎么做,需要得到他们的哪些支持,而且明确告诉他们也需要做出一些改变。都是为了孩子,只要你有理有据,而且保证自己不是三分钟热度,一般都会获得支持。就比如我的母亲,向来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她的一些想法,至今都让我很苦恼。记得东哥和西姑娘一岁多的时候,我开始在床头搭了一个软书架,把一些绘本、图片、色卡等等都堆在书架上,这是我为他们创造读书环境的第一个行动,也因此让我们母亲屡屡吐槽,尤其是要换洗床上用品的时候,搬过来换过去的,极大地挑战了母亲的耐心。但是在我的强烈要求之下,母亲终于妥协了,以至于现在我床上一堆的书,她也见怪不怪了,在我看来,她的这种见怪不怪,其实就是一种共识,至少她不阻止我了,也就相当于我的行动得到了支持。
05-制定家庭共进计划。在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了之后,更进一步,就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力。当然,家庭共进计划的坚决程度,取决于家庭成员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视程度,只要有一个人先动摇了,那么计划就有可能夭折。所以制定计划的时候,刚开始不要太过于饱和,也不必要指定的过于激进,一步步来,比如第一周,父母每天共同抽半个小时,和孩子一起看书,再简单一点,可以父母轮着每天半个小时。之后,再把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慢慢拉到计划中来。
第三步:行动升级,营造环境
06-营造家庭读书角。如果条件允许,在家里布置读书角,或者是将每一个孩子呆的时间最长的位置,放上各种儿童书籍、绘本,让孩子参与进来一起布置,只要孩子在家里,无论在哪个角落,都可以随时对地随手够得着书本。
07-积极参与亲子社群读书活动。借助社群的力量,参与一些书店、出版社等组织的一些亲子读书活动,提升阅读的趣味性,帮助孩子建立阅读的信心。就比如我周末经常会带东哥和西姑娘去图书馆或者少年宫的读书坊,他们总是非常期待,兴趣很足,经常待一天都不愿意回家。
08-主动分享,用输出检验输入,形成完美闭环。我们家的绘本,从来都不是一遍过,而是经常会反复的读同一本,尤其是西姑娘,对于某些故事的执着程度,能够让耳朵起茧。所以到了后面,我一般会选择提问或者填空的方式带他们阅读,让他们自己去复述书中的一些关键的内容,这些关键内容,可以使某些成语,也可以是某一个表达有意思的句子,更高层次就可以让他们自己把故事复述出来,然后及时给与鼓励,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都会得到极大的鼓舞,对于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到了保护,长此以往,他们会开始进入阅读的状态,并享受这种时光。
此刻的你,如果还在为孩子的阅读操心纠结,不妨让自己先停下来,深呼吸一口,抽点时间,复盘一下自己,并让自己慢慢投入到这项伟大的运动当中来,和孩子一起去成长,要不了多久,你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