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边人的安利以及软文的不断围攻下,我终于下定决心就算一个人也要去电影院看《绿皮书》。
然而天公不作美,看电影的当天刮起了风,下起了雨,分明是想考验我的意志力。
幸好执念够深,一个人也可以风雨兼程!(执念纯粹来源于抠,电影票不能退改只能作废!)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剧情较为平淡,看中跟看后我的情绪都是在小范围内波动,不像看《摔跤吧爸爸》那样激动得热泪盈眶,也不像看《嗝嗝老师》那样捶胸顿足好几天食不下咽。在我看来,电影可圈可点之处在于对于细节的刻画,细腻且引人深思。
01 优雅可以与肤色无关
雪利是一个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黑人,都说黑色的遮光性最强,但黑色的肌肤根本压抑不住雪利身上的贵族气质。
不管是在行为举止还是在谈吐、体态上,雪莉都表现得及其优雅与绅士。看到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我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天资聪慧、才华过人、饱读诗书、内外兼修"等这些美好的代名词。
在审美上我不懂得欣赏黑色的肌肤,也没有跟黑人打过交道。所以对黑人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表象,比如黑、油腻、粗犷。我从来没有把黑人与绅士、优雅、高贵这些词汇联系到一起。
但雪莉的出现,打破了我对于黑人的认知。原来,优雅可以与肤色无关。
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的创作目的之一——改变世人对于黑人的刻板印象。同时,也给了我们普通人传递更多的信心:就算你天生黑、天生五官不好看,但是经过后天精心的体态训练、内涵修炼以及改变穿衣打扮,你的气质跟形象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的。千万不要因为先天不足就放弃后天的改变。
02 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不敢踏出第一步
雪利一开始在电影中出场是穿着一件袈裟一样的衣服,坐在高高在上的太师椅上面跟托尼对话,房子里面的摆设都是象牙、名画、玉石摆件等等这些一般人家里没有的高端艺术品。电影前面的三十分钟,很难预料到这样看起来如此光鲜亮丽、富有社会地位的人也会无法摆脱种族的歧视,难以想象他会承受怎样的孤独。
第一个让我感受到雪莉孤独的镜头,是托尼跟雪莉安顿在第一家旅馆的时候,楼下几个白人围在火炉旁喝酒聊天,推杯换盏间谈笑风生;而雪莉一个人坐在阁楼的小阳台上,他翘着二郎腿,手举着高脚杯,旁边立着一瓶不知道是威士忌还是红酒。他咽下一口酒,一会儿抬头仰望星空,一会儿低头看向热闹的人群。楼上一个人的寂寞与楼下一群人的狂欢形成鲜明对比。
在大环境中,雪利因为黑人的身份无法融入白人。而在小环境中,雪利因为自己的身份及地位与其他黑人格格不入。不够黑又不够白的他,无论去到哪里都是异类。
有一次,西装革履的雪利坐在一家市井旅馆的院子里休息,院子里除了他还有一帮住户在活动。有人邀请雪利加入游戏,雪莉拒绝了并且找了理由落荒而逃。
他平衡不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与妻子离婚;也处理不好跟兄弟的关系,兄弟多年没有了联系。
托尼对他说:“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不敢踏出第一步”。并且鼓励他主动联系多年没有联系的兄弟。托尼的建议让雪利陷入沉思。
有时候,孤独是一种选择,是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我明明可以找个人陪我看电影;雪利明明可以答应别人的邀请参与游戏,融入大众。但我们都没有这么做。
03 原来自己转动,才能够照到光
旅程的最后一天,是雪利开车送托尼回家。到家时托尼的邀请雪利一起过圣诞节。但雪利拒绝了,独自一个人冒着大雪开车离去。
托尼回到家,妻子孩子热情的上前招呼,家人早就备好丰盛的饭菜,老人孩子、兄弟姐妹齐聚一堂,热闹非凡。
另一边厢,雪莉一个人回到旅店,只有一服务员为他打点行李,而服务员也要赶着下班回去陪伴家人过圣诞节,最后只剩雪莉一人孤零零的坐在华丽丽的大厅。
托尼家的圣诞节热热闹闹的进行着,突然有人敲门,是典当行的老夫妇过来一起过圣诞节。
过一会儿又有人敲门,大家都很诧异,还会是谁?
托尼把门打开,是雪利,他的手里还拿着一支红酒。
看到来者是雪莉时,作为观众的我们也足够惊喜和欣慰。
雪莉终于踏出第一步,主动的融入人群。我想雪莉的人生会开始热闹起来。
最近喜欢上一首歌,刘惜君的《光》,很巧的歌曲里描述的跟电影主题也十分契合:原来自己转动,才能够照到光,太阳一直在那地方。
人是群居动物,本能的渴望合群、渴望温暖、渴望爱 ,但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选择压抑自己的本能,在人前用面具伪装自己,在人后用语言催眠自己,告诉自己不需要,告诉自己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对于自我的过度保护。但哪有人喜欢孤独呢,只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to be lonely or disappointed, this is a question.
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来,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人际关系的矛盾在于,如果你选择了人群,则也接受了被伤害的可能性。如果你选择了绝对安全,则少不了孤独的煎熬。
人性是趋利避害的,但造物者常常为难人性,总是把利与害捆绑销售,让无法取舍以及不够坚定的人纠结不已,最后头脑混沌,两手空空。
你是否想通了要怎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