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会特别难受,心很痛。因为看到秦始皇在游历的路上去世了,时年四十九岁。就因为这一点,我难过的看不下去了,甚至想哭的心情都有。我记得是哪一个文学家用《汉书》下酒。其实我一直不敢读历史,因为如果听到哪个将领攻克了某个城,就屠城。所以一直不敢看历史,觉得历史书里面全部是血雨腥风。残忍无比。但是在这个假期开始之前怀着对古典文化的好奇和憧憬之心,斗胆买了《史记》,开始读了起来。这几天读了《秦本纪》,觉得没什么感觉。无非就是你占了我的城,我霸了你的城,相互之间都是利益的权衡,至于喜欢,或者倾向于哪个国家,倒是没有半点私心。可是,读到《秦始皇本纪》的时候,发现历史上横空出世那么一个人,竟然把其他六国通通灭了,站在了历史的制高点上,我心里越看越高兴,说实话,或者是心里暗自的为这个具有模糊形象的男人而感到骄傲。觉得中国历史上出现这样一个人,车同轨,书同文,真是每个中国人的大幸。然后就联想电视剧里面的秦始皇的样子,但都不是我心目中的那个具有历史巨人的形象。对了,太史公有描述秦始皇的样子,再怎么描述,也只是一个笼统的样子,不管怎么样,他死了。
我现在也有点愚蠢,因为我竟然也和秦始皇一样,希望他能够找到长生不老的药,能够永远活着。可是,我的愚蠢只是暂时设想。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现在我多么希望这句话用在秦始皇身上。我多么希望秦始皇还活着。看看我们中国民族的生生不息。
其实我对于秦始皇这个人是有误解的,误解至于今天,才算解开。我以前一点也不喜欢秦始皇。觉得他残暴不仁。还是在《六国论》里面认识了秦始皇。还有《阿房宫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现在六国的角度来写的,完全不喜欢秦始皇。觉得六国人如果联合起来抗秦,不至于被灭。可是,我现在看秦灭六国,真的可以说,满同意。
心里这会好受一点了。我看到秦始皇在路途中去世,秘不发丧,尸体腐烂,用鲍鱼掩其味,真的很心伤。
我好像慢慢接受了这一历史事实。如果胡亥赵高李斯没有政变,公子扶苏继了帝位,会是什么样子。可是,我想起来了,有学历史的老师跟我说过一句话,历史上没有如果,哪来那么多如果。我现在能理解她的心情了。可能是我第一次这么用心的看历史,一时半会儿还接受不了历史事实。我看到秦始皇死了的这里,就难过的看不下去,赶紧上百度搜一搜,看看有没有人也发表了读这一段的心情。想借鉴一下,结果没有。
我以前就知道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上讲《史记》呢,可是我究竟还是没有去听,其实我又想有自己的读书心得。可是自己的读书心得是什么呢,只是粗浅的见识罢了,没有那么深刻。能一针见血的针砭时弊。哎,我心里默默的想,我喜欢秦始皇。不管他有多么的喜欢居功自傲。
其实我们看到秦始皇能纳用贤才,才让秦国有强大无比的力量,征服六国。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听了李斯的《谏逐客书》。在此之前秦国有好多来自他国的人才被秦所利用。因为韩国的郑国这一个人,差点让秦始皇下令逐出所有的他国人才。还有一个人是他国之人,秦始皇竟想方设法地把他留在自己国家。我想这一个优点足以让我们对秦始皇的胸襟感到佩服。
写到这里我又开始有点难过了,因为越说他的优点,我就越舍不得他离开。
我总感觉人们对秦始皇有偏见。我们只看到他不好的残暴的一面,并没有看到他贤能的一面。
总之一句话,我喜欢秦始皇这个人。
他是中国第一帝王。没有分封制。
为什么我们就看不到他的这个第一呢?
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他的敢为人先的魄力呢?
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他所向披靡的英姿飒爽呢?
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他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呢?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人有点靡靡之气。什么事都不敢争先,所谓枪打出头鸟,这也许就是我们看不到秦始皇这只雄鹰的原因之一吧。没有魄力,没有勇气,虽然会看到一些不平之事,但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情却人人都有。我觉得我们该把这些我们曾经的有丰功伟绩的中国人拿出来,做榜样。
我今天就为秦始皇代言一次。
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他,崇拜他。
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哪怕功成名就以后,骄傲的有些不能自拔地为自己立碑颂德。
加油,中国人!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有秦始皇那样的雄姿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