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时,女儿在网上花了666元抢订了两间梅城一乡村酒店,本来打算在暑假带孩子和我们去游玩、消暑,但因邻市义乌突发疫情而未能成行。
十一前夕,看疫情还稳定,女儿提前进行了预约,并按照酒店的补差政策,每间每晚加了800元。
出发前,担心疫情去不了,出发后,又担忧途中遭遇疫情被隔离管控,真是“今日之日多烦忧”。
经过近二小时,我们的车到了预订好的富春蝶来江月湾乡村酒店附近,因人太多,车都得停在三都大桥头边,由酒店的接驳车将客人接入。 我和妻让女儿一家先进酒店休息,我们则赶往建德城区看望伯父伯母。五点许回到三都大桥边,接上女儿一家到梅城吃晚饭。
到梅城后,在路边随意找了一家叫建德古府酒店的饭店吃了饭,味道不错,价格也实惠。饭毕,看时间还早,趁秋风凉快,便信步往古镇而去。
其时,华灯初放,游人如织。
但见一幢幢徽派古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白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拱桥回廊、亭台楼榭,还有一座座高大巍峨的石牌坊,在灯光的照耀下,与水中倒影交相辉映,美轮美奂,令人流连忘返。
梅城古镇北枕乌龙山,南临三江口,兰江和新安江在此汇合成富春江,浩浩荡荡奔向东海。
梅城古镇曾是古睦州府、严州府、建德县的治所,历史悠久。在以水运为主的时代,梅城古镇是浙中、皖南与杭州的水路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人文荟萃。据说著名文人杜牧、范仲淹、陆游、刘长卿曾在此任职为官。诗人谢灵运、李白、孟浩然等则游历过梅城,无不为梅城的山水陶醉,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佳作。
因为带着八岁的外孙女和三岁外孙,我们略在古镇转了转,就回酒店了。
在桔红色的灯光中,三江交汇处依山傍水而建的酒店,又给了我们一场光与影的视觉盛宴。
五日上午十点半,我们由姚坞码头乘船顺流而下,游览“七里扬帆”,全程20余里,以“山青、水清、史悠、境幽”,可惜天公不作美,阴阴的,但“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倒也别有一番景致。
游船在“子胥野渡”停留了十五分钟。相传战国名将伍子胥曾在此被楚王追杀的走投无路,忽然江面一叶扁舟划过来,救他过江,子胥感激不尽拿出佩剑相赠,船夫道:君之剑不值万金吧,我惜将军英雄,可抗强楚。要知道楚王悬赏万金拿你呢。子胥自惭。船夫载他后被追责,自刎于野渡。
游船在葫芦湾停歇两小时供游人上岸观景,但因天气干旱,峡谷漂流已废置,我们走几公里的路,本想一探葫芦飞瀑”,到峡谷尽头,仍未见形也不闻其声,遂作罢回转游船。
下午两点多返回酒店休息,四点半出发仍往梅城古镇中饭店用饭,饭毕沿小溪曲径回廊往赏西湖公园夜景,又折返游览了古城墙,并登上澄清门上的城楼眺望了夜色中美丽的江景及整个梅城古镇。
六曰清晨起来,发现下雨了。雨虽小但风大,T恤套上了长袖衬衫,仍感冷飕飕的。
冒着疫情风险,赶那么多路,住花一千多元一夜的酒店,不去看下近在咫尺的三都渔村渔民婚礼表演,心有不甘。
遂蜷缩着身子,坐上除了前挡风玻璃外三面毫无遮拦的接驳车,赶往三都渔村。
三都渔村,位于富春江、新安江、兰江交汇处,一条古色古香的长廊横跨渔村水塘,微风拂过,灯笼随风摇曳。
三都渔村住的是“九姓渔民”,传说他们是明初陈友谅及其部属的后裔,朱元璋登基建立明朝后,将当年打败的陈友谅旗下九姓部属贬为贱民,并规定必须以船为家,永世不得上岸,一不准考科举,二不准穿鞋上岸,三不准跟岸上人通婚,因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婚俗。
十点整水上婚礼,数百游客不惧斜风细雨,饶有兴致地在岸边观赏。从迎亲家船、送嫁妆、唱利市歌、喂离娘饭、抬新娘、拜堂、入洞房、抛喜果……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娘坐的花轿,竟然是一只大渔盆,想到“四不准”,看着眼前坐在渔盆中的新娘,心里不由生出对600年来九姓渔民境遇的无限同情和怜悯。
看完表演,我们回酒店退了房间,仍到梅城古镇吃饭。返回前,我们意犹未尽,又开车绕了古镇一圈,方恋恋不舍踏上了归途。
梅城三日,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