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面管教》第三章几个基本概念,最触动内心的就是: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小的时候我是一个乖乖女,听话,学习好,遵守规则,胆子小,害羞,内向,知道为父母着想。我一直都是父母的骄傲甚至谈资,也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慢慢长大,我的人设和标签慢慢增多:乖乖女,好儿媳,好老婆,好妈妈,好老师,好员工,值得信赖,忠诚。我用尽所有的力气活成这样的人,直到36岁时,我得了支气管哮喘。
正值青壮年的我,就像一辆路上疾驰的汽车,突然熄火了,生命力即将损耗殆尽……更糟糕的还不是这个,我对我的孩子也有了数不尽的规则。
用了很多的激素和中医汤药都无效之后,我开始了自我探索的路,我的哮喘也慢慢痊愈,秘密竟然只有两个字—“允许”。允许自己犯错误,允许自己的不完美。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偷了家里的一个鸡蛋,在学校门口的小卖部换了好几颗糖,同村的小伙伴们一起分吃了糖之后,有个回去之后向我妈妈告密了,然后是一顿暴揍,一天不可以吃饭。妈妈苦口婆心教育我,如果她不这样教训我,我会由小偷小摸变成偷盗抢劫,最后可能在监狱里度过一生。深深的恐惧,自责,羞愧…从此,我一听到“小偷”二字,就会脸红心跳加速,局促不安;如果有谁说东西丢了,我就莫名的紧张,即便这件事跟我根本没任何关系。
我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不完美后我就不再压抑,恐惧。我不再是个退缩,压抑的小女孩。我有犯错的权力!我有改错的能力!我接受失败带来的成长!也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当我看到“犯错是学习的好时机”这个标题时,眼前一亮,曾经那个畏缩,羞耻,害怕,孤独的小女孩内心被智慧照亮,被深深的原谅和理解。这个被谅解的小女孩终于可以被允许犯错了,她可以跟随我的肉体长大成人,成为一个妈妈。
回到做妈妈的角色上,我看到小儿子因犯错而被我训斥时的委屈,愤怒和挫败;我也看到小女儿因犯错被我指责时的畏缩和孤独;而大女儿正值青春期,她现在经常表现出的畏缩跟我曾经的“完美”标准有很大关系。
我们希望孩子将来长大后有抗挫能力,成功了能不骄不躁,失败了能不气不馁,卷土重来。这种能力不可能一日习得,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对待犯错的态度和方法决定着孩子长大后对犯错的处理方式。惩罚,指责,训斥是建立在“让孩子害怕”之上的,并不能使孩子做得更好。责难使孩子充满恐惧和羞辱,在孩子的内心植入一个信念“我是个坏孩子”。
允许犯错并不是娇纵,而是真正激励孩子做得更好。
上周,大女儿回来,她数学的周测成绩是81分,提起这个,她有些泄气。我试着用“赢得合作”的四个骤和结合犯错是个学习的机会进行了一次沟通。
我知道她有一些不好的感受,首先,第一步表达她的感受,然后问她是不是,以确认。第二步,讲自己的类似经历。第三,告诉孩子我的感受。第四,关注问题的解决。
“你这次数学考了81分,你是不是有点失落?”
“嗯”
“是不是还有点挫败感,担心自己数学学不好了?”
“嗯”女儿嘟嘟嘴。
“妈妈也有这样的经历,上高中时我物理不太好,我很努力补,好不容易到高三的时候,追到120分(满分150分),一到复习综合考试,又考到90分。心里好沮丧,感觉自己就不是学物理的料,觉得自己努力也没用。”
“那最后呢?”
“最后高考时考了133分。你知道妈妈看了你考81分,什么感觉吗?”
“什么感觉?”
“开心”
“你还是亲妈么?”
“绝对是,刚刚确认过眼神。我一看81分,暗自高兴,我们又可以从中学习了,又可以从中学到提高19分的能力,任何一件事,如果能从中可以学习提升,都是有意义的。那看看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
然后大女儿就开始分析各个失分点在哪里,对于粗心的怎么做,对于知识掌握不扎实的怎样做。我很认真的听,其实自己也不懂。但一个孩子能从一次考试中学习总结,查漏补缺,已经够了。
当家长把犯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容易为自己错误承担责任。孩子也会从家长的行为中学习。
矫正错误的三个R:
1.承认(Recognize)—“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
2.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3.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牵记三步,把犯错变成一个学习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