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坐16路从火车站过来,中途有个老人上车,司机语言特别讽刺的让老人把证拿出来,老人就拿了,然后说兜里难掏。司机就开始骂老人了,然后老人就问司机说你也这样对家里长辈吗?司机一边继续骂,而且停车下来要和老人闹事。我下车劝架才了事。”这是我今天看到的一个微博,看完之后心中颇有感慨。”
话说咸阳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三朝古都的文明积淀,加上咸阳这几年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成绩,让它有很大的竞争力,在和其他几个城市的竞争中占有很强的优势,政府和市民也全力以赴,积极备战,争取申请成功。就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公交车司机,作为城市的代言人,竟然当着车上的乘客,对一个老人公然出言不逊,还要在工作时间,擅离岗位,扔下乘客,下车和一个老人闹事,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他这种行为,损害城市形象,怎么能不引起公愤?
文明城市创建,首先应该规范市民的行为,每一个市民都应该从自身做起。我个人认为,如果市民的文明素养不提高,只靠硬件措施的改进申请,很难成功,即便成功了,这个城市也不叫文明城市。
前阵子,一个朋友从宝鸡来咸阳,一起开车在市里逛,我问她:你觉得咸阳这几年有变化吗?她说有,比过去干净多了,但是感觉还是有些不对劲,比如交通,电动车摩托车到处乱窜,人过马路没有红灯意识,车上的人随便往外扔东西等等。为了让我信服,她给我讲了宝鸡创文时候发生的一个故事。
她说宝鸡创文初期,他们一个副市长开车经过市区,前面的出租车里向外扔垃圾,市长立即让司机追上前面的车,对司机现场教育,并记下出租车的所属公司,车号,回去以后就此事下令整顿,出租车行业,市民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故事很简单,我也无从考证真伪,但是从一个普通的市民嘴里讲出来就不简单了。说明当时他们的文明城市创建,从最简单的文明行为抓起,已经深入人心,每一个人都在关注与之有关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去做。如果创建成了全民行为,那这个城市想不成功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