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侯慧、朱莹同课异构教研纪实【数数建模思想初探】
2019年3月26日下午,侯慧、朱莹两位老师讲一年级《一百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数数》。
1
侯慧教学的各个环节由浅及深,层次性比较强。
首先由主题图引入数数的需求,通过“数一把棋子有多少个”切实让每一个孩子经历数数的过程,然后引入计数器这个计数工具,大屏幕依次出现棋子,孩子们在计数器上依次拨珠子,“逢十进一”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接着通过小方块的累加复习“10个一是十”,引入“10个十是一百”这一个新知识,顺利嵌入十进制,再通过“从1数到100,逢整十数拍手的数数游戏”激发学生对“逢十进一”的深刻理解【一个知识引入之后,必须及时进行练习,知识只有在具体情景的应用中,才有助于孩子们进一步的理解】,并且在数数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二十三”数成了“二三”,做针对性的指导,这一点特别好,教学前,我们可以预设一些问题,使我们进入课堂时能从容面对,但是孩子们与知识遭遇时,究竟会发生什么,这个必须尊重实际情况,所以面对生成性的新问题,要有“从容面对,针对性点拨”的意识,也就是说要能“接住学生打过来的球”,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豁然开朗。
在评课时,艳艳说出自己的想法:“计数器在这节课引入是否恰当?因为这节课是数数”,这个问题提的好!
“计数器在这节课引入是否恰当”这个问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经由艳艳的问题,我们开始了真正的思考,大家都谈了自己的看法,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追问这节课究竟在教什么?
教数数,所以让所有孩子经历数棋子的过程这个方向是没有错的,尽管课堂上数棋子会导致一些表面的“混乱”,但是什么是混乱?没有学习,只是一味地吵闹,那才是混乱,那么在数棋子的过程中,学生发出各种响声,甚至棋子掉到了地上,学生相互之间交流问题,这种“混乱”是有序学习所必须的,那种什么都控制地死死的,学生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的课堂反而有问题,因为课堂的主体就应该是学生,并且这个主体性要由内向外的体现。明确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换一种眼光看待我们的学生,相信他们是在学习,尽管过程曲折一点。
这时,问题就来了,要想数棋子不混乱,老师必须明确究竟通过数棋子在教什么,如果只是一味地数一把棋子有多少个,那么课堂就会因为老师对教材核心模型地把握不到位而出现混乱,数棋子旨在使学生动手操作经历数棋子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交流数数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是大部分学生地自然水平,那么这节课的训练点就不能停留在这里。
“2个2个地数,你会吗?”还是数这么多棋子,但是换一种角度来数,这个层次感马上出现了。
再挑战学生,“5个5个地数,试一试吧!”,“10个10个地数,可能吗?”这时让学生先数好10个,摆成一堆或者摆成整齐地一排,这样一路教下来,孩子走出课堂后和进入课堂前,一定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就是活泼泼学习地结果啊!所以教数数没有错,关键是要追问通过数数的过程我们要给孩子什么样的长进。
在此之后,脱离棋子这个直观的工具,进入口头数数,一个一个地数是基础,孩子们原来就数的不错,所以教学点是把握住“逢十进一”,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要玩起来,以游戏的方式带入,师生交替数数,生生交替数数,“2、4、6、8、10……”,“5、10、15、20……”,“10、20、30、40……”,大家在互动数数中,感知着数2个2个增长,5个5个增长,10个10个增长的乐趣,孩子们会不会有特别的感悟呢?比如“老师,我发现5个5个地数时,我们数的数都是整十数,老师数的都是末尾是5的数”,“老师,我发现10个10个地数,数的真过瘾!”
“是啊,10个10个地数,当然数地很快啊!数了几次就是100了?”也就是说,老师还是要清楚方向,你要建的数数模型是什么?一个一个地数是基础模型,10个10个地数就是拓展模型,也就是一个更高级地模型,至于十进制地渗透是嵌在教学过程之中的,总结这个规律“个位、十位、百位,相邻两个数位之间地进率是十”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还过于抽象,不是不可以教,而是说“必须以某种诚实的方式教给孩子”,也就是说,转换成一年级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在这里,10个10 个地数,数了10次就是100,进而总结10个十是一百,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孩子们是能够理解,关键是能够应用的,好,把单元主题图中的白羊图先10个10个地圈一圈,再10个10个地数一数,那么你这节课的数数就是很高级的数数,而不是仅仅停留再一个一个地说。
当然,我们一开始就可以让孩子10个10个圈一圈,再10个10个地数一数,但是知识地过早揭示不一定是好事,灌输给孩子很多东西不是不好,而是说孩子们缺失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所催生的思考和收获恰恰是孩子们创造力的源泉,难道孩子们进入学校,进入课堂,就是为了获得早已存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知识吗?如何唤醒沉睡的知识,如何创造数学,甚至如何发明数学?经由学校的学习过程,我们构建起孩子应对世界的数学素养,这才是重要的。十进制忘了没关系,只要长大后仍觉得数学有趣好玩,仍能用数学眼光来看世界解决问题,那么数学教育就善莫大焉!
2
朱莹老师的课有很多亮点,教学工具的创造性使用,手机和多媒体的完美结合令听课老师大开眼界,简单大气的教学设计令我耳目一新。
激发了我很多的思考:数100个小棒,数100个棋子是否可以前置,放在家里完成,这样课堂上我们可以播放相关典型视频,一方面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另一方面又让学生能够看到不同的数数方法,在交流总结中生成一些成果,当然,课堂上还要数棋子,不过这个数棋子的过程要规划好,想好要教什么,怎样教,要思考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数数模型要构建好,一个一个地数是基础式,10个10个地数是拓展式。
实际上,对于候慧老师课堂的思考已经把两节课的教研成果融合在一起了。
3
佐藤学先生说过:“进行实例研究的目的并不在于评价课上得好还是坏,而是让大家一起共同感受授课得‘乐趣’和‘困难’。在讨论中,最重要的是丢开一切抽象的语言,只说出自己对所观察到的事例得质朴感受和具体的事实本身,只要大家能相互交流自己朴素的感受到的一切,就必然能学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的东西。”
是的,站在原点处眺望未来,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