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两天回家,和很久不见的一个女性朋友吃了顿饭。她在我眼里是典型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女生,皮肤白白嫩嫩,长着一张初恋般的脸,每年看过的书比我穿过的新衣服还要多。可似乎是中了优秀的人普遍单身这个魔咒,自从大二和男朋友分手后,就一直单身。其实身边不乏追求者,高学历的也有,长得帅的也有,有钱的也有,但是她一个都没看上。以前问她原因时,她都支支吾吾说不出个大概,我还以为是对前任放不下。今天再次说起这个话题,她却很坦然地说了一句,大家都聊不到一块儿去。
我想过她万千个不谈恋爱的理由,却忽略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两个人的沟通与交流。她给我说,遇到的很多男生,虽然聊天表面上看起来其乐融融,其实自己说的很多梗他们都不知道,有时候话题扯到了电影和文学上,随口说李安,说王小波,他们都不知道是谁,当然了,他们说起c罗,说起罗纳尔多,说起点球罚球这些我也不懂。既然互相不懂彼此的乐趣,那在一起就更无趣了。"爱,不就是两个有趣灵魂的互相吸引。"
听她说完,我才意识到,我们似乎已经过了那个因为一点小事就心动不已恨不得终生相许的年纪了。什么他今天穿了一件好看白衬衫,他身上有很好闻的味道,他打球的时候对我笑了一下,或许还是会心颤,可是这些再也不会成为喜欢上一个人的理由,我们追求的,不再是这些流于表面的东西,内里的优秀,是心心相印,是灵魂的共振与高潮。
就像以前网上很火的一个段子,大概意思是:"你要找的不是能陪你看电影的人,是看完了能和你讨论电影的人。"虽然谁也无法否认在爱情里陪伴的重要性,可不得不承认,让彼此能走得更远,更长久的,是两个人能有话可说,是浩瀚宇宙里的心意相通,是当你觉得月色很美的时候他能脱口而出星星也很美。
02
这让我想起了写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女诗人余秀华。那个说话和走路都显得笨拙和费力,却才华横溢,内心无比丰富和细腻的女诗人。她说,“这一辈子,我从来没有什么梦想,也对生活没有指望,如果一定要说出一个,那就是离婚”。
余秀华是那种在田里干活会觉得野花很漂亮的人,而他的前夫呢,大概只会觉得她自作多情。观念,价值观都不同让两个人处在同一空间却拥有着不同的生活频道,我们无法想象这样一个敏感细腻的人和一个只是带着农民的淳朴和务实的人在一起生活二十年是怎样的煎熬和寂寞。她从来没被理解过,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她更多地感受到了痛苦,憎恨以及不被理解的孤独。她在自己的文章里说,“根深蒂固的门当户对是从哪里说起,经济的?精神的?在相处过程里两个人成长的步伐?婚姻确实需要门当户对,经济是其次,这个可以互补,但是精神的就没办法互补。”
好像我们从来都只看到婚姻里两个人各自的家庭背景,学历,工作,财产,或者是外表。从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来否定看起来似乎并不般配两个人,可从来没有想过他们是否灵魂相吸,兴趣相投。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从古至今延续了下来,才子配佳人,公主和王子,郎才或者女貌。这是所有爱情故事里雷打不动的恋人设定,人人都踮着脚想要更有钱的更帅的更好的,可忘记了爱情走得更远需要的是彼此一直有得聊,有得说。在你想要聊香奈儿品牌史的时候,对方只对他家新出的包包很感兴趣,那就不好了。
我一直相信,只有心意相通的两个人才能点亮对方。你们在聊天的时候,不知道哪个话题,哪句话会一下子擦亮火柴,把整个世界照得明亮又温暖。你们是恋人,更是朋友,能秉烛夜话,彻夜长谈,他能懂得你的快乐和满足,而你也能准确地知道他会为电影里的哪一句台词落泪。我们都想找一个理解自己的人,可是理解的前提是懂得,而懂得之前,是你们在交流中找到共振的频率。
03
我从来不否认学历,背景,或者是工作这些客观条件的重要性,这很大部分塑造了你自身。可是我更想要的,是那个能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的人,当爱情的新鲜感褪去之后,生活残酷的真相直愣愣地戳到我们面前,我们才不会因为观念的不同而产生更多的矛盾。
我喜欢的,是话语相交间的电光火石,那足以点亮整个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