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塞勒教授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把学生分成三组,第1组的任务是卖掉一个咖啡杯,第二组的任务是买一个咖啡杯,第三组可自由选择,拥有一个杯子或得到同价值的一笔钱,并让三组人分别给咖啡杯标价。
结果,第二组学生对杯子的标价是2.87美元,第三组是3.12美元,非常接近。
而第一组学生的标价是7.12美元,比第一组和第三组高出一倍。
这就是著名的经济学概念:“禀赋效应”。
它是指:一旦我们拥有了某样物品,就会不自觉地高估它的价值。
比如,家中的一些旧物,即便破旧不堪,却舍不得丢弃;
再比如,明明当下的工作做得很痛苦,也知道没有发展前景,却害怕辞职以后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一直拖着不愿意辞职。
“禀赋效应”会让我们产生许多“舍不得”的心理,但很多时候的“舍不得”,只是一种错觉。
俗话:“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在面临选择时,学会断舍离,才能洞悉内心真正的渴望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