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越是你觉着好的书籍越是你不敢下笔去多说什么的,自己的语言太单薄,完全无法写出那些感动,像佛门里的佛法一般,不可说不可说,以下是个人愚见,若存在理解偏差,仅供参考。
小时候教材里有篇课文《孤独之旅》,就是选自《草房子》红门描写杜小康的,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触这本书,那时还很小,读完后总觉着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只觉得这本书是很好很好的,但到底好在哪,却说不出来。
前些年读大热的《小王子》,发现这两者也存在着相似之处:都不是仅仅写给儿童的小说。但这两者又存在不同,《小王子》是以小男孩的视角来写,他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与成长,而《草房子》,你很难说他有明确的主人公,作者像是一个创世者,用手中的笔创造出了一个叫油麻地的村庄,演绎了生死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扶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种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每个人都是主角,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又都是旁观者,像极了佛教里的众生平等。
作者在这本书里,通过几个性格各异的孩子的经历,寄托了对人生的思考,并且最值得一提的是:1.作者在描写每一个人的时候,用的是完全讲故事的方法,并没有过多的带入自己的观点或者评论,这样可以使读者在看书的同时不受任何干预,与书中人物一起成长,一起去追问人生的真谛。而且作者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准确的抓住了每个人物的心里特点,尤其是对桑桑等儿童的心理描写上,他准确的抓住了小孩子们敏感多变的这一特性,把每一个人物都塑造的很出彩;2.作者几乎完全是以儿童的观点来看待这个世界的,孩子的世界有一个好处,让人感觉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孩子眼中没有绝望。作者曾经讲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一份独特的绝不会与他人雷同的生活。”这一点在书中也有体现,书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经历与成长也代表了不同人生成长的缩影,毕竟生活中充满各种磨难,我们总要学会平静和坚韧地对待;3.文中有太多感动人心的东西了,有好多次禁不住流泪,有感动,有难过,有欣喜......这本书还会重新去仔细研读的,在以后希望能具体写出每一章节里的感动。
最后的感悟,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人生还是要靠自己,毕竟,人生的路要寄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