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看过的育儿书中比较喜欢和认同的一本,昨天看完了,今天做完摘抄笔记,现在将它梳理出来,有个灵感是以提问的方式:
Q1.好妈妈最恰当的姿势是什么?
你若能成为自己,必将触动孩子。
我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但首先,我们是我们自己。没有自己,一切角色都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最优质的亲子关系,是两个独立而优秀的“人”之间的关系。
Q2:学习好多育儿方法,依然还有很多问题怎么办?
我们所有的学习都是在学习另外一种思路, 另一种视角。
养孩子不是使用电器,没有现成的说明书。即便你阅读了再多的育儿书籍,也是为了回到你自己的内心。书籍是帮助你从更多的角度了解孩子,而不是代替你去思考,去行动。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运用我们的智慧,去面对真实的孩子,解决我们独一无二的问题。如果只是照搬方法,方法总用用完的那一天。
Q3:想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可是自己都没有,怎么给?
你的孩子给你的不正是无条件的爱吗?
Q4:之前的养育方式不当,给孩子已经造成了阴影该怎么办?
不是所有的打击都会造成伤害,不是所有的伤害都会形成伤痕,不是所有的伤痕都会伴随我们一生。即便伴随,也会随着我们的成长而淡化,最后成为一个成长的记号。我们哪个人不是带着伤痕成长的呢?这并不影响我们拥有幸福、
孩子选择了你,就是为了引领你成为他最好的妈妈。
Q5: 父夫妻之间需要统一好育儿理念才能教育好孩子吗?
No.,你自己做到就最好,不要指望其他任何人能做到,唯一能要求,能改变的是我们自己。
武志红说:无论孩子的生存环境如何艰难,只要有一个人给孩子高品质的爱,孩子就会从这份爱中汲取养分,健康成长。
Q6: 单亲妈妈能给孩子完整的爱吗?
重新定义单亲妈妈:独自抚育着。
可以,因为孩子感受爱的标准不是“完整”,而是充足。
孩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你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Q7: 你养育孩子的动机是出于爱还是恐惧?
当我们觉察自己的焦虑时,反观一下我们自己的内心,看我们究竟在担心什么,在恐惧什么,同时问问自己:
我的想法一定是正确的吗?孩子必须按照我的价值观来生活吗?我所担心的事一定会发生吗?
Q8:怎样才能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
倾听与看见,走进孩子的内心。
当孩子的情绪可以自然流动的时间,他的内在智慧就会开始呈现。
倾听:是倾听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和感受。
方法是:重述孩子的全部沟通信息,不仅包含信息的字面意思,还包括孩子在传达信息时的潜在感受。
父母能不能让孩子相信,无论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在父母眼里,孩子都是最重要的---关注人而不是关注事。
看见即疗愈。当问题产生的时候,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
Q9:孩子的行为我看不惯时,该怎么办?
消除影响,而不是禁止行为
我信息:非责备的行为描述,具体而明确的影响,以及内外一致的感受。
如孩子音乐开得很大声,你可以说:
你的音乐声音开得很大,我就不能集中精力专心工作,。完不成工作,我觉得很着急。
Q10:你学了那么多,你的孩子也没见得很优秀啊?
首先,每个人对优秀的定义不同,其次,我也仍然在探索实践中
再者,我养孩子不是搭建样板间,我的孩子就是他着急,不是某种养育模式的代言人、
我的选择,无需孩子证明。
最后,用小巫老师的话收尾:
他投胎于我,我不教诲他,只是带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