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犹如博弈。友情这东西抓太紧却容易溜走,抓得松,感情又淡了。
与恋爱相似,友情有时候能够一见如故,有时又决裂到老死不相往来。
君子之交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庄子形容友情的纯净,不掺杂功利。
自己小时候,姥爷会带我去他的老战友,老同事家中做客,他们喝茶聊天,感觉很惬意,而我喜欢跟着去,因为每次我会借机说自己饿了,然后看见姥爷的朋友会给我拿出糕点或者零食。有时也朋友来家中找姥爷,妈妈总是烧好开水,然后递过去热茶,他们有时会去姥爷的小卧室攀谈,然后哈哈大笑,这些都是我童年的记忆。
姥爷很长寿,他的老同事和老战友,以及自己的哥哥和弟弟,都较早的离开了,所以晚年的生活稍显孤单,听力没有下降的时候,姥爷会拿着电话,给自己熟悉的人拨打,那是他珍惜的沟通时光,后来智能手机普及,他一生和我主动要的东西是一款智能手机,但当我买好时,他耳朵已经不适合用了,我教他如何使用,他掏出手抄的电话本,那时候我看到,剩下的人名只剩下少少的几个,后来姥爷就一直把手机用手绢认真包好,收藏在自己的柜子中,其实手机对于他,更珍贵的是他想要联系的那些人吧。
每次提及君子之交,我会想到姥爷那个年代的友情,共同经历过战争、时代变迁,晚年讨论爱好雅趣的谈笑风生,如水般的清澈。
劝好,劝不动
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亲密的友情往往要面对无间。与家人亲情类似,大家走得近了,往往会对另一个人提出建议,或者纠正一些言行,同时要面对劝好还是劝不动的问题。
而与人相处的尺寸,过于复杂,类似于结构化矛盾:在一个系统中,内部的很多选择是相互冲突的:
一方面,保持距离,可以减少摩擦,给对方空间,毕竟友情不应该越界;
另一方面,诤言逆耳,朋友在关键的时间不能第一时间去干涉对方,走了弯路吃了亏,势必会感觉太过冷漠。
于是我们可能劝好了事情,出对了招而,又可能劝不动,生了一肚子的气,而在第二天早晨选择原谅对方,也自嘲下自己太过执拗。
有时候父母长辈也是我们成长中的朋友,有些可能成了挚友,有些只存有亲情,而更多的事情我们不想和爸妈提及。
劝好,劝不动,也经常在父母与子女中间引战,排除其他小事,对待婚姻的态度,往往成了双方战争的导火索。
吞噬你的可能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友情捆绑之下,你是否拆的开,理得清。
人是容易被影响的,面对友情,保持无私是一种修行,但无法保全自己去做的奉献,除了父母与子女,或者亲密关系的蜜月期间,朋友中去坚守仍然可能存有自不量力的可能。
比如别人进入深渊模式,可能不是需要你拉TA的手,而是想要把你扯进黑暗。所以无私之前,先思考一下自私的问题,并非过度利己,而是不做傻事,避免你被吞噬。
或许友谊是穿越历史,各种文明,与爱情一样被津津乐道的事情,我们面对的这个时代,友情与百年前没有太多的变化,而也产生了新的趋向,人生在世,向前走,有朋友相伴,有盏灯,有所慰藉,是幸福的事情,或许因为难,才会被人所珍惜。
至于相处之道,源于爱,不停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