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开始去国风次元节就是冲着周深,然后刚刚好音频怪物和排骨教主这些圈内人也在,我也不落俗套的落入了明星效应的圈子中。起初初识周深是因为他的代表作品大鱼,高考完的暑假,一部国漫火爆荧屏。之后对于他的印象就是《如懿传》的主题曲梅香如故了,我把这首歌分享给其他同学的时候,他说周深是个天才。那个时候我对这种表述不以为然,直到我去听了周深的现场,这一去,可谓是一见钟情。柔美细腻的嗓音,丰富的舞台经验,可爱逗比的外形,周深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让任何一个听过他唱歌的人,都爱上他。
其实很久都没有对明星有这种恋爱般的感觉了,因为从心里面知道这是不切合实际的妄想,可是我没有办法否认这种心动如初恋般的感觉是因为见到他才有的。周深退场的时候坐着游览车,我和其他粉丝一样跑过去看他,周深的外形确实是算不上帅气,但却是可爱类型的。
他的笑容很甜,我近距离看了一下他的皮肤,真的能够嫩的掐出水来。这样子的男孩子怎么会让人不喜欢呢?我没有听到他现场唱歌之前叫他周深,听完他唱歌之后,我只想叫他深深。可能是一次见面增加了听众对歌手的亲密感。现场来了很多周深的歌迷,他们拿着印有他名字的横幅,拿着“深”字的电灯牌,还有一位粉丝从西安千里迢迢赶到武汉,随身携带着一面大旗,上面写着“风雨深情,同周不移。”这真的是真爱了。
主持人问周深说他好久没有来武汉了,深深说他上次来武汉是五年前在汉秀开演唱会。后来想想,五年前我才刚上高中,那个时候他的演唱会门票应该不贵。之后在2017年底,周深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深的深》。其实慢慢的摸透了歌手为自己专辑取名字的规律。
首先专辑名称要让听众耳目一新,最好对他们的认知有冲击感,让听众觉得这真是个奇葩,最好和自己的名字挂钩,既宣传了专辑又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深的深》就是这样,文艺又不失内涵,这样的名字会吸引到和我一样的一大批文艺青年。
国风次元节对周深的介绍是天籁之声周深,由于大学学的是美声专业,再加上周深的音质偏向于女性化,更显清澈空灵,让听众听后感觉有一种灵魂的震颤。当然这是个天赋,不是谁都会有的,是优势,但同时是引人非议的地方,不喜欢他声音的人会抨击他的声音过于女性化,甚至说是娘。周深自己说他还是个特别在意别人对他评价的人,也希望这种负面的评价不会影响到他。不过事实也是这样的,周深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音乐创作道路,带来了很多优秀的作品给大家。
说一说追星,其实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无非是偶像的一些优秀的特质,吸引到了普通大众的眼球。粉丝喜欢自家偶像身上散发出来的光,用他们的话来说是给了他们在黑暗当中的救赎。向优秀的人学习和靠拢是人之本性,但是任何事情都应该适度,如果超越了一定的界限也会适得其反,去疯狂的迷恋一个人从而失去自己,这是错误的。因为在网上看到过很多反面例子,很是惊讶于他们的执着,但是有些追逐应该适可而止,毕竟我们都要活在现实。
想想自己的追星之路,从小学喜欢快乐女声刘忻,到初中看新版《神雕侠侣》的预告,对陈晓一见钟情,之后是高中班里放了电影《我是证人》喜欢上鹿晗,现在大学在一首歌的时间里爱上周深。喜欢的感觉一次比一次强烈,但是喜欢过鹿晗之后,自己对于明星的喜爱也是趋于理性。还记得小学时候喜欢刘忻,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她应该是那届超女的冠军,可是她那天只获得了一个季军,我为这个结果哭了很长时间,觉得很可惜。初中时候喜欢陈晓,那个时候的梦想就是长大能够嫁给他,不过这个愿望被陈妍希提前完成了,当然他们结婚的时候,我那时已经释然了。高中的时候追鹿晗追的有点疯狂,天天看他的微博,现在还记得他有个习惯就是每个礼拜五准时发微博,于是到那一天就特别特别开心和兴奋。我喜欢他的那一年,他开了很多场演唱会,是他的第一次全国巡演。那个时候我在高中学校附近租的房子没有网,然后礼拜六日,不辞辛苦地赶回到以前的家连上网去在微博上面搜索他开演唱会的视频,然后一个人对着那些视频内心激动。对鹿晗的爱达到顶峰的时候,还为他哭了很多次,我至今还记得是因为他上跑男好像被郑恺甩的衣服打住了,很多粉丝心疼他,为他打抱不平。那个时候很多人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默默地哭泣。我也算其中之一吧。 后来过了很长时间,我对他也释然了,尤其是在高三准备高考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时间用来追星了。之后长大一些,觉得追星是一个很幼稚的行为,可能那时候思想发展的比较成熟,那个时候的活动就是最多看一些演唱会,比如说我特别喜欢古风音乐人小曲儿,于是就看了他两场演唱会,当然也买过他的一张专辑作为收藏。现在的我呢,也是非常佛系了,有感兴趣的歌手,如果说票能抢的到,并且买得起的话,那就去看一看。如果不行的话,也没有很多遗憾,旦然了之。
最后,我希望大家追星要适可而止,控制在一个度之内。希望偶像们严于律己,给粉丝们带来的能量都是正面的,因为那些光芒是值得照耀更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