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要说惨,也可以是晴雯到底有多惨,元春到底有多惨… …因为红楼梦里,惨的人太多了,特别是女性,万艳同悲是也。
出了贾府,刘姥姥也挺惨,一把年纪,为了份口粮,跪着管比自己小好几轮的王熙凤一口一个姑奶奶。
出了红楼,来到现今,你也很惨,我也很惨,是个人都挺惨的,不然也不会有那句,“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能与人言无二三”了。
刘姥姥这一跪,我看着挺心酸的,想到了很多跟她一样的人,都为了生存,跪过很多次,虽然没有用膝盖。那些人我们可能不喜欢,甚至是厌恶的,却也不得不妥协。生活就是这样五味杂陈,味道鲜美。
只是黛玉的惨,真是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咽,不怪得她,总是泪眼问花花不语。
黛玉一出场,就没了母亲,至亲亡故的悲伤且还没消化,被逼无奈,又得离开她父亲,离开生养她的故土,随贾雨村远走遥远的异乡。最后唯一的至亲,她的父亲也没了。一出场就经历一场死别,紧接着就是跟父亲的生离,而后父亲离世,又是一次死别。人生至苦,莫过于跟至亲至爱的人生离和死别,而她却年幼开始,便受此反复打击。
她父亲林如海,官至巡盐御史,是个油水极多的肥差,加上林如海有着文人的风骨,却非一味的清高,他甚为精通官场世故,自然不少揽财。料理完林如海的后事,在第七十二回,贾琏说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假如这被贾府侵吞的三二百万,是黛玉要继承的财产(大部分学者都认同这个说法),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贾府的大丫鬟一两银子一个月,且不说是高级丫鬟才一两银子,现在的工资,随便请个保姆至少两三千块吧?请个高级管家更不用说了。有人说,换算一两等于现在一千块,也有说两千三千的都有,我甚至觉得都不甚合理,都太少了。哪怕就拿最低的一千乘于最低的二百万来算,都整整二十亿,可见黛玉本可以,身家多么殷实。
黛玉的家世也好,祖上袭列侯,可传三代,后又赏赐多袭了一代,加起来传袭了四代。到她父亲林如海第五代,虽不能续袭列侯,但是她父亲争气,自己考了个探花,母亲贾敏出身贾府名门,才情家世更不在话下。所以,黛玉是标准的名门之后,书香世家,还是顶级的富二代。
就这样一个生于书香世家,原本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名门之后,千金小姐,最后落了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个中酸楚,耐人寻味。
跟她一样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还有史湘云。说起来,湘云比黛玉更惨,寄养在她叔叔家,史家不比贾府富贵,差不多的针线活,都要由自己家女人们来做。宝钗有一次跟她话家常,她红着眼跟宝钗说,做针线活累的慌。而黛玉几乎是不做针线活的,开心就给宝哥哥做个香囊什么的,不高兴就什么也不做。
事理上理解,确实湘云更苦,但若从情感上理解,黛玉还是更惨。
性格来说,湘云不比黛玉娇柔,她性格豪放、开朗,神经比较大条,想得开。一个小姐,喝醉酒了,可以在凉石上躺下便睡。生性敏感,多病娇弱,风吹就要倒的林妹妹,怎比得了她。所以曹公设定性格时,就注定了黛玉要比湘云煎熬。
出身来讲,虽然都是父母双亡,湘云是还在襁褓中便没了父母。她的命运出生起,就注定是艰难的,她在这种设定里成长过来,从小受苦,承受能力比黛玉要强许多。另一方面,她不曾经历起起落落,一直就不富裕,也没见过父母,生下来就是寄人篱下,于她而言,苦难是生活的常态,是她习惯接受的。而黛玉不同,从小有母亲疼爱,父亲林如海只有她一个女儿,也是宠的不行。她拥有过美好家庭,拥有过完整的爱,却突然间都被收走了。
这种落差的杀伤力,可以参考一下甄士隐的经历。甄士隐先是丢了唯一的女儿英莲,接着是一把火把房子全烧没了。他只好变卖了剩下的家当,投奔了老丈人封肃。这封肃不是什么好东西,半哄半赚,把他卖了家当的钱搞到手后,只给了他一点薄田和破屋。
这甄士隐确实是神仙一流人品,但是看人却总是看走眼。欣赏贾雨村,大方赠送银两衣服给他上京考取功名,结果贾雨村出门时,只说了句读书人不管黑道白道,一封信就把他打发过去了。对一个给予自己这么大赏识和恩惠的人,基本的面辞都没有。多年后,遇到被拐的英莲,为了前途,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恩人不恩人,直接见死不救,让英莲落入了薛蟠魔掌。
跟黛玉一样,都是至亲没了,家产被骗,寄人篱下,甄士隐结果如何?经过这么些打击,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最终,甄士隐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从此抛家弃业,入世而去了。这杀伤力,直接把甄士隐逼的,不知道是成仙了,还是成疯了。
黛玉来到贾府以后,年幼时尚且还过得去,有老太太疼爱,特别是大观园里那段时光,只要跟姊妹们一处游玩的开心就好了,跟宝哥哥谈谈恋爱。
可等他们都长大了,一切就都变了。物质上来说,本该有几十亿财产的她,如今却什么也没有,富二代沦落成了贾府的寄生虫。养病要吃燕窝也不敢言语,怕被下人们说三道四,竟是宝钗送燕窝给她一段日子后,宝玉知道了跟贾母提起,才给她送了。她也不是探春,性子刚烈。让她要个燕窝,尚且思前想后,最后甘愿自己受委屈,要争财产什么的,更不是她的性子和身份能做出来的。
情感上来说,她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业,只剩贾母和宝玉可以依靠了。可说到底,就算他们再喜欢黛玉,对她再好,终究不能替代父母,和兄长的位置。这也就能理解为何她,总是没有安全感,总是吃宝玉的醋,试探宝玉的真心了。
试出了宝玉真心,也还是无力,那个时代,婚姻不是宝玉可以说了算的,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贾母自然是疼爱黛玉的,可是也不敢说她为了贾府的利益和宝玉考虑,会不会觉得黛玉身子太弱了。就算贾母有心要让他们在一起,王夫人和元春都是希望,宝玉和宝钗结成金玉姻缘的。王夫人可能干预不到贾母什么,但是宝玉的姐姐元春娘娘的影响力,就不能忽视了。
宝玉和黛玉又有两三年,是不能结婚的,因为前有老太妃之死,后有贾敬之死,所谓国孝家孝在身。如果这期间,贾母突然没了,那黛玉基本就没指望了,王夫人肯定让宝玉跟宝钗金玉姻缘。这世上,黛玉没了父母,没了家业,如果贾母没了,宝玉嫁不成了,也就是爱情也没了,真到那时,黛玉一无所有,还能靠什么支撑下去。也确有人推断,贾母会在他们完婚前,因为受元春之死打击猝死而亡。
从家境优渥到寄人篱下,从万千宠爱到无依无靠,大起大落,百般折磨,给她这么大的暴风雨,偏生还给她一个娇弱多病的身躯,一个敏感多虑的灵魂。
许了她美好的家庭,只为让她失去。许了她美好的爱情,却不让她得到。
曹公对黛玉,好不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