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个孩子来说,暑假永远是童年最值得期待的时光,尤其是好动的男孩。
赤日炎炎的午后,约几个小伙伴,三五成群地来到河边,脱个溜光,在暖暖的水中泡上一个下午绝对是件很惬意的事情。但相对游泳,钓鱼的挑战性和成就感更能激发男孩子的野心和斗志,所以会不会钓鱼成了是儿时男孩子们夏天最为炫耀的一项技能。
七十年代的农村,各家的经济条件都很一般,加上商品一律定量供应,所以能买到一个成品的鱼钩难上加难,但这难不倒智慧的小男人们。从家里针线包里偷一根小号的缝衣针,在火上烧红趁热折弯成钓状,再迅速丢进冷水中淬一下火,一个自制的鱼钩便大功告成。
有了钩,鱼线自然也是从针线包里顺出来的,白色的,黑色的,黄色的,五颜六色什么都有,再穿上用鹅毛杆剪成的白色鱼浮,系在细细的长竹杆上,一个完整的渔具便有模有样地成型了。
有了工具,下一步便是寻找鱼饵。小时候钓鱼的鱼饵不象现在城里人花钱购买,都是就地取材。找一个潮湿的背阴地,掀开碎砖破瓦,拔开枯枝烂草,轻轻一挖便是大把的红蚯蚓,这可是鱼儿最喜欢的食了。
钓鱼是个技术活。但对儿时的我们却不管这些,随便找一个阴凉的屋后岸边,几个伙伴一字排开,席地而坐,学着大人的样子,装上鱼食,用力一甩,鱼钩带着食沉到水中,直到鱼线上的浮子稳稳地定在水面上,一场耐性与智慧的人鱼较量便拉开了序幕。
夏日正午时光,白花花的太阳光从头顶直泻而下,树枝一动不动,田地里,小道上稀有人走,此时的乡村一片清静,忙碌了一上午的大人们正在午睡,连村头王老伯家的大黄狗此时也热得真吐头,无力狂吠了。小河的岸边也同样出奇地宁静,只有身旁老杨树上一声声的蝉叫荡漾在热浪之中,让人感觉到盛夏正浓。
平日里一分钟都难安静的小毛头们,此时却异常地专注,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几粒小小的白色鱼浮。
时间在热浪中一点点地消磨着我们的意志和耐心,可水里就是不见一点动静,平静的水面反射着阳光,遮挡着水下的另一个世界。
河里的鱼儿好像故意与岸上的我们作对,我们越是期待越是着急,它们越是不上钩。
于是,过不一会就会有一二个小伙伴失去了耐心,叫嚷着换个地或是收起鱼杆找别的乐子去了,留下的小伙伴依然在苦苦地坚守着这块阵地。
小鱼仔们终究经不住美食的诱惑,从四面八方向着挂有蚯蚓的鱼钩围拢过来,张着小嘴嘬上一口便立即游开了,鱼浮便猛地向下一沉,然后又浮出水面,经验丰富的我们便知道坏了,来了一帮捣蛋鬼,赶紧收起鱼钩,换上新饵,在不远处重新下钩。
正是这一嘬,让我们重新有了劲头,唤醒了我们逐渐休眠的期待和耐心。
因为大人们教过我们,小鱼嘴小,无法吞下那么大的鱼钩,只会嘬咬,如果看到鱼浮不停地一下一上,那就是小鱼仔们在抢食,而大鱼的动作就完全不一样了,见到美味一吞到底,然后甩头就跑,可它不知道美味上还有根细长的线呢,于是又被拽了回来,它又想挣脱,可钩却在肚内生了根,反复几次它便老老实实坐以待毙了。
而此时岸上的我们如果看到鱼浮先是下沉好一会才重新浮出水面,接着又沉下去再上来,如此有间隙地反复,便知道大家伙上钩了,激动之余猛一收杆,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便展现在面前,那时刻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非言语能表述得了的,顿时觉得自己在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中,形象也高大了起来。
时间在鱼儿一次次吞食中悄然流逝,而沉浸于钓鱼之乐乐的我们忘记了此时太阳已偏西,晚霞已升起,直到最后一缕霞光渐渐隐去,整个村庄被暮霭笼罩时才不情愿地收起鱼杆,起身回家。
此时,村子里各家的烟囱里已升起了袅袅炊烟,母亲们寻找顽童回家的呼唤声,鸡鸭回窝的欢叫声,鸟儿归巢的喳喳声,伴着屋后小河哗啦啦的水声和我们轻快的口哨声,正共同演奏着一曲乡村晚曲。
热闹了一天的乡村渐渐宁静了,厨房里飘出一阵阵香浓的鱼汤味早已将一下午的疲倦一扫而光,快乐的夏日,快乐的童年,至今令人难以忘怀。